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可忽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创新方法——社群商业

(2014-07-14 09:56:54)
http://res.wx.qq.com/mmbizwap/zh_CN/htmledition/images/ico_loading1984f1.gif

http://mmbiz.qpic.cn/mmbiz/dSwohPPLFeZrx7KaFFvS8icz2Qk4yWMEb8QMKpfxDqqmvMFLVUwI9ibykImuyc9NKWjW7FjZBNLXu3Bl1ytIa4LQ/0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中有三个层次:最底层以产品为中心、其次以平台为中心,而最高层是以社区为中心!

这样就会出现社群商业:内容+社群+商业!

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用户因为好的产品 / 内容 / 工具而聚合,然后通过社群来沉淀,因为参与式的互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形成社群而留存,最后有了深度联结的用户,用定制化 C2B,用交易来满足需求,水到渠成。

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内容:一切产业皆媒体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

一切产业皆媒体,“目光所及之处,金钱必然追随”。企业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跟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媒体。

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媒体,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媒体 (个性昵称瓶案例)。企业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属性。 很多企业为此开始进驻各个碎片化的社会化媒介渠道,管理者也纷纷上阵经营起自媒体。这是好事,但很多人误解培养媒介属性,把媒介作为简单的信息发布渠道,却未深思“媒体也要产品化”——冰冷的类广告灌输、自我夸夸其谈已不再有效。

媒体即产品,将媒介传播本身视为一个需耐心打磨的产品,激发参与感,构建社群才是获得口碑引爆的关键。再简单点说,新媒体格局与传统媒体的根本不同在于认同。在新媒体格局下,唯有认同才能产生价值。没有认同,用传统媒体的方式,饱和轰炸、喊破嗓门,都白搭。

社群:一切关系皆渠道

互联网出现之前,品牌厂商或者零售商需要通过不断地扩展门店来尽可能地接触目标消费人群,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

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

今天讲社群,特指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它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商业:一切环节皆体验

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性。只是说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最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得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凸显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里的院子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供你平时休闲娱乐,出远门还带个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你买房和住房的附加值。慢慢的这样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去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

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切开一条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商业化变现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

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商业逻辑是一体化的。未来的商业,是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是基于社群而非基于厂商。社群商业本质就是用户主导、数据驱动的 C2B 商业形态,才刚刚开始而已。


┄┄┄┄┄┄┄┄智信创元咨询┄┄┄┄┄┄┄┄

移动互联网转型研究中心

移动互联网转型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探索与系统资源整合的研究机构,为传统企业提供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规划及实施策略的咨询及IT支持服务。

 

机构出版物有《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重生战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之道》等专著。

 

公开课预告: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公开课即将启程

 

课程受众:

面临移动互联网转型压力的传统企业高管层

 

课程产品划分:

 

A:转型战略思考班(短期班,一天)

B:商业模式与转型战略研读班(短期班,一周)

C: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进班(长期班,1.5年)

 

课程产品的内容定位及主要价值:

 

A:转型战略思考班(短期班,一天):

  • 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 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成功因素

  •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战略及及领导力要求

  • 借鉴互联网企业及传统企业转型中的实践经验

 

B:商业模式与转型战略研读班(短期班,一周):

  •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及创新思维工具

  •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战略,并掌握相关战略规划工具

  • 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及领导力要求

  • 借鉴互联网企业及传统企业转型中的实践经验

 

C: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进班(长期班,1.5年)

  • 系统化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实践案例及规划方法工具

  • 系统化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战略、实践案例及规划方法工具

  • 系统化学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提升之道、实践案例及相关方法工具

  • 系统化学习优秀互联网企业实践经验,及传统企业转型经验

  • 遴选具体的转型切入点,开启战略转型,并保持滚动评估

  • 组建私人董事会,获得决策、资源、能力的持续支持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82859523

邮件:marketing@innocreator.com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

公司微信:zxcywx

 


http://mmbiz.qpic.cn/mmbiz/dSwohPPLFeZrx7KaFFvS8icz2Qk4yWMEb1icWXmRheJJgQhXRdyP8GoSia8ZubWXQ4W8HDb5Ceq3OWQ43N8z9owBQ/0


举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