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运营中的融合对攻策略

标签:
杂谈 |
分类: 经营策略研究 |
各类企业在沿着ICT价值链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兴业务不断推出。一方面,为自身核心业务提供增值,为核心业务设置保护层,另一方面,这些新兴业务往往是其它企业赖以安身立命的核心业务,这些新兴业务的低价或免费推出,往往对其它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打击,激战由此爆发。下图形象地展现此类对攻:
http://s8/middle/901076f5tb34508203d47&690
转型中的电信运营商进入 3G与全业务运营之后,其发展思路的本质同样是沿着价值链进行延伸,包括从单一业务向全业务延伸、从管道向服务延伸、从网络向应用延伸,这样不可避免地与价值链各相关企业构成犬牙交错的对攻态势。在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之间、电信运营商与价值链相关企业之间,都有必要通过内部业务上攻守平衡式的设计,一方面保护自身的核心价值,一方面利用新兴业务对竞争对手的核心利润空间开展掠夺。
例如,部分传统有线电视运营商通过话音、数据、视频业务组合捆绑的三重点播,形成了对传统电信运营商话音及数据业务市场的有力侵蚀。Cablevision是美国较早提供“三网融合”业务的有线网络公司,它从2004年就开始在其最重要的本地电视市场——纽约提供VoIP、 高速数据业务、数字电视以及基础有线业务在内的融合服务。这一举措取得了成功,2005财年的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已有25.6万用户使用Cablevision“三网融合”服务。为了反击,美国电信运营商采取IPTV大力推广以及宽带资费降价等策略,但仍然没有使竞争达到相互均衡的局面,在与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对攻中处于被动守势。
与之类似的是,在全业务运营初期,传统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后普遍采取固移融合的捆绑策略,借助自身在政企客户群、家庭客户群的传统优势,利用固定话音与移动话音之间的价差,针对移动运营商的核心客户群发动犀利的价格攻势。例如,传统固网运营商利用政企客户的企业级需求与个人级需求的关联,形成企业级通信解决方案与个人移动通信产品的组合捆绑,并在个人产品资费上采取了极富进攻性的设计,从而寻求对于领先移动通信运营商核心营收空间的强有力打击,并为自身传统收入核心提供保护。传统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这样的融合攻击之下,由于自身固定网络接入资源严重匮乏以及配套能力不足,无法形成与对手的均衡性对攻局面。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传统移动运营商是无法仅仅依靠被动防守而保持持续领先的。尽管,在部分其它国家由于监管政策对于组合捆绑的严格要求,使得此类跨客户群、跨产品捆绑并不多见。但是,可以预见的是,此类着法在中国将大兴其道,将成为传统固网运营商在全业务市场改写座次的重要竞争战术。
因此,在全业务运营商彼此之间的融合对攻过程中,第一,应该充分制造出彼此之间的不对称动机,也就是利用自身在业务上的相对成本优势,或者利用对手存量规模大而顾虑重重的两难,选择若干新兴业务同时也是对手的核心业务作为重点进攻武器,对竞争对手的核心利润空间进行有效打击。而另一方面,如果不想在融合型对抗中落败,就必须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均衡性资源部署与能力建设,以此形成对等互攻局面,在战斗中求得动态均衡。
作者:智信创元咨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