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秦集和其前身苗李集
作者 宙尔
老河口东乡的秦集过去叫苗李集。苗李集是清代乾隆以前,老河口市东乡与河南邓州交界处的一个古老的集镇。集市是由当地的苗姓和李姓两家大户兴办的。
由于地处两省交界,康乾盛世,当地农畜产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苗李集辐射周边,边贸交易活动非常活跃。此地以双日子为集,每逢集日,两省群众赶集、逛街,喝茶、看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苗李集邻近的赵岗赵家数代都是有名的粮商,直到民国年间赵家后人赵明安还是街上有名的斗把子。

随着交易活动的不断增长,原来的街市慢慢容纳不下,开始自然向南延伸。这一带秦姓也是一家旺族,由南向北有南营、中营、上营三个秦姓村庄。苗李集市场向南延伸,南面正好是秦家的中营。开设市场有很大的受益,中营秦家求之不得,便全力打造场地、设施等服务条件,吸引交易民众。加上中营这里出入交通便利,人们都愿意在这个新地段做生意。日子一久,秦家中营一带生意便火爆起来,老市场苗李集的交易活动却慢慢衰退了。
后来,鄂豫两地边民赶集,口头上由“去苗李集”,慢慢转变为“去秦家集”。秦家集后来又简称秦集。苗李集越叫越少,咸丰年以后就从人们口头中消失了,再后来一般群众连记忆也没有了,仅剩下乡间耆民们还会偶尔说起。只是当地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习惯,近百年来,老集市一带一直断断续续还会有人做商品货物交易活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国家还在实行农副土特产品统购统销,市场交易受到严格管制。两省边民手中有些农畜及手工产品,需要交易换一些油盐钱,便自发在原苗李集处交易,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黑市”。当时,交易场面非常火爆,有时粮油、肉类等大宗农产品外销,能辐射到河南南阳、平顶山,湖北沙市、宜昌之外。两省县、公社管理部门反复打击都无法禁止。由于解放后水利建设及道路、村庄、集镇的建设,原苗李集一带居民搬迁变化较大,当时原处已无街市,人们把这个非法的市场称作野外的辽集。有时交易者为躲避打击,跑到靠近集市的人工水渠上进行交易,所以又称高集。这段历史曾被两省新闻媒体,先后做为正反典型广泛报道,影响范围很大。先是资本主义泛滥的反面典型,国家政策变化后,又成了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的正面典型。市场交易合法化以后,省际边境贸易受到鼓励,集市又回到了秦集街上。同时,粮油行、棉花行等传统的坐商和现代化的商业、服务业,也都兴盛起来。

如今,秦集做为两省边境上的一处贸易集镇,生意仍然红火热闹,在服务当地群众,发展当地农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