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影戏班主粮食虫

(2023-07-15 13:00:04)
标签:

老河口

皮影戏

文化

分类: 人物故事

皮影戏班主粮食虫

 

作者 宙尔

 皮影戏班主粮食虫

老河口皮影戏历史悠久,据陕西华阴老腔艺人们的说法,老腔就是老河口皮影戏传到陕西后形成的。到民国年间,活跃在老河口及周边数县的皮影戏有两大班。一班以河西人为主,主要演员王锦山是粮家班中王锦绣的同门师兄弟。一班叫粮家班,班主是洪山咀(原赵岗乡)高湾人,艺名叫粮食虫

据说粮食虫特别能吃一顿能吃十个白面馍馍,因此就有了这个艺名其实粮食虫姓高,人们只知道他叫粮食虫,都以为他姓梁,喊他粮二伯。粮家班是越调戏,俗称大越调。以胡琴为主奏乐器。除唱越调外,兼唱吹腔等。有“耍凳子”、“吐火”等独特的表演技巧。粮家班根基深厚,代代都是读书人掌班,有两套戏箱,能演《封神榜》、《万仙阵》、《说岳》、《西游记》等几十个整本的开本戏。尤其是演《万仙阵》,角色众多,一般小班儿是演不了的。耍签子带唱的是北乡沟沿儿处人王锦绣,唱花旦的是阐堰的盲艺人老瞎子、王小个两人,演大花脸的是前刘湾人刘志公。这些艺人都是多面手,拉弦子、打锣鼓都能多艺兼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还在光化、谷城、邓州、淅川、均县等县城乡演出。老百姓过喜事、祈福、还愿都会请他们演剧。有时候能连演几天开本戏。每逢演剧,不仅五里三乡观众云集,剃头修脚的、卖点心小吃的、甚至是游戏博彩的,都赶趟似的追过来,人气爆满,热闹非凡。文革扫四旧运动后,子被解散,艺人们弃艺务农,有的当了工人。他的最后一个耍签子的小弟子黄庄人,陈杏之,后来在襄阳引丹渠樊庄泄洪闸管理处当工。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前后,北乡人阎积德胡天宝等在汉江北岸殿山啸聚数百人,占山为王,请粮食虫皮影戏班子在山上演出数月。剧目有《说岳》、《瓦岗寨》、《水浒英雄》、《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其时,阎部在均县绑了一个富家少爷,赎期已过,不见均县来人。第二天就要撕票。殿山是傅家寨杨家湾的制高点。山上有土寨,内有祖师殿,寨外有稠密柘刺,仅有两条小道可以上山,地势险要。富家少爷关在粮食虫住的房里。粮食虫感觉这个年轻人要无辜被杀实在可惜。当晚他大发善心,决定救助这个少爷。他少爷讲清了逃跑的路线,用木杆撑开墙头上的椽子,让少爷上到桌子上从缝隙里爬出去逃走了。

  后来,粮食虫到均县演出富家少爷听说粮二伯的戏在均县,找去重谢救命恩人。少爷知道恩人是独身,将家里一个最漂亮的丫鬟带去,要送给粮食虫为妻。粮食虫一看坚决不同意。他说:我是跑四外的卖艺之人,居无定所,现在身处乱世,这姑娘太漂亮,我保护不了她,一定会生出祸端。感谢少爷的好意,秃子麻子我都答应,这姑娘我不能要!

  少爷见恩人如此决绝,就把丫鬟带了回去。又带来一个丑姑娘,粮食虫盛情难却就答应了。后来生育子女多人。

  时光已逝,斯人斯艺都已成过往。如果粮家皮影能遇上贵人,并有机会寻找到粮皮影戏人,老河口这门艺术或许还能传承下去。


皮影戏班主粮食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