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与桫椤 一错五百年
文/宙尔
自天一阁藏明正德《光化县志》错将酂阳八景之“娑罗夜月”的娑罗写为桫椤后,五百年来光化(老河口)人便不加思索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在各类文字中都写为“桫椤”,至今一错就是五百年。
桫椤树是木本的蕨类植物,是一种古老物种,但身量不大,最高丈余,且独干无枝,只顶部数枚长叶片,类似海南的椰树(见图)。
而据记载,老河口历史上的娑罗树与佛教有关,最早的一棵生长在县城南拦马河东的宝林寺寺庙之內。娑罗树是佛家的圣树,树身高大,花红色。传说佛祖释迦牟尼80岁时的一天,走进希拉尼耶底河里洗了个澡,然后上岸走到娑罗双树林中。在两株树中间铺了草和树叶,并将僧伽铺在上面,然后头向北,面向西,头枕右手,右侧卧在僧伽上,就涅盘升天了。所以被佛门视为圣树。老河口的娑罗树传说是唐代建宝林寺时佛家所植。
老河口最后一棵娑罗树为前树倒毁后的根生株,移栽于夫子庙,毁在清末咸丰六年。清光绪《光化县志》成书前不久尚存,故编修人员是见过实物的,从插图看非蕨类植物,而是高大的乔木(见图)。该志所载原文为:“树生古酂城南,大数十围。明永乐中知县王时中列酂阳八景,一曰桫椤夜月,即此。后为暴风所折,有赤水流出;未几,复生一株于夫子庙中,大与前树同。“这种高大常青的乔木正名只能是娑罗树,而非蕨类的桫椤。
北京附近多古寺。许多寺庙内亦植有娑罗树。其介绍文字中皆记为娑罗,而非“桫椤”。比如潭柘寺内的娑罗树,有记载为公元566年,印度高僧智约移植。再比如,位于海淀区西北的千年古刹大觉寺內共有七棵娑罗。每年5月,娑罗古树含苞待放,成为吸引游人的景点(见图)。
另外,文献资料记载:宋欧阳修《定力院七叶木》诗:“伊
洛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於佛家见,宜在月中生。” 就写作“娑罗”。宋洪迈《容斋四笔·娑罗树》:“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
元代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文中娑罗亦指是树,皆写作娑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