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余幼时常听祖辈、父辈们讲民间传说故事,或生动谐趣,或
神秘离奇,或闪烁智慧之火花,或鸣发醒世之聩音。无不承载和
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今将其中具思想认识意义和历史文
化价值之精华部分整理成笔记,以余所居之所观澜阁名统冠之,
发表于此,以期与朋友们茶余饭后分享消闲,亦可使之不至泯灭
于我辈之惰。不亦宜乎!
之三
七里庙的金碗银元宝

清时,老河口汉水东岸七里崖有个七里庙,大殿的神案上陈放有一只金香碗。
庙门口的石壁上刻着一行文字:“上七里,下八里,金香碗不是漆髹的;谁要得了金香碗,一百活人头落地。”几百年过去了,行人、香客来来往往,看着那只宝光灿灿的金碗,没有一个人敢动。
一天,两个叫花子从那儿经过,识字的一个看了看壁上的文字说:“哎呀,这宝贝原来是给我留的。”说完,便急忙扒在地上磕了一百个响头。然后上去,把金香碗装进了自己的褡裢。
走到大殿外面,见庙院里有一同大石碑,碑上靠着一架梯子。上去一看,碑顶上有个石窝,放着一窝银元宝。碑身上也刻有一行文字:“要想得到窝里银,除非熬成人上人。”多少年也一样无人敢动。识字的叫花子上到另一个叫花子肩上,直接把元宝取了,收入囊中。
人们很纳闷,都说这二人不道义。那叫花子却说:“你们没看见吗?刚才一百个活人头不是落了地;我取元宝时岂不是人上之人吗?”人们才恍然大悟。
说也奇怪,两叫花儿得了庙里的宝贝后,只要一离开该庙,立马就天昏地暗,雷滚电闪,江水陡涨。两人回到庙中,则立马雨过天晴,云开雾散。屡试不爽。把宝贝还回原处依然如故(按:人类可谓世间最聪明者,但却往往被金钱、虚名所套牢。)。
二人知道自己与该庙有缘,便剃度莲台,在此出家。那个识字的乞丐后来做了庙里的主持,七里庙的香火更是鼎盛一时。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