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翰墨流芳草书阁

(2021-05-07 23:14:43)
分类: 人物故事

翰墨流芳草书阁

\宙尔

翰墨流芳草书阁

老河口的前身光化县有个颇具影响的人文名胜——草书阁。草书阁在老县城西关外,与著名的四眼儿井相邻。清光绪《光化县志》《胜迹》篇载:“草书阁,张太傅次子友正建。”又:“四眼井在草书阁前,石面四口,水清冷甘洌,为诸泉冠。”可惜的是在一九四五年这座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连同古老的光化老县城一道被侵华日军的炮火所摧毁。今人已无缘相见。从清代城图等历史文献资料看,草书阁为飞檐斗拱两层楼阁,造型轻巧,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栏杆回廊,可远眺、游憩,亦可藏书。

今光化老县城遗址是明隆庆六年选址重建的。前旧城在今老县城西三里汉江水岸,毁于汉江洪水。旧城原有挹汉楼一座,相传为北宋张太傅所建,为其子友直、友正诵读之所。据史料记载,草书阁被毁后,光化人为纪念光化史上北宋著名书法家张友正,将光化县的经济中心新镇老河口城内的挹江亭更名为草书阁。挹江亭位于今老河口水厂附近。后该亭也因年久失修在一九四七年前后倾废。

说到草书阁,必须要说草书阁主人北宋大书法家张友正。

张友正是北宋三朝重臣,太傅邓国公张士逊之次子。士逊(964—1049年),字顺之,老河口洪山嘴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迁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40)致仕,仁宗优诏拜太傅,进封邓国公。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赠太师,兼中书令,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仁宗朝曾三次拜相。是我国北宋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的历史人物。

张太傅有二子,长子友直在朝为政,次子友正以书法名于天下。友正,字义祖,自幼居学书,三十年不辍,遂以书名。精书法,草书尤工,《宋史》卷311《张士逊》云:“神宗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少晚的大书家襄阳米芾评其书风:“如宫女插花,媚娇对鉴,端正自然,别有一种韵致”。宋书画鉴赏家董逌《广川书跋》卷七《张友正草字》云:“张友正所书,自云得汉人心法,其用笔过为锋长而力弱,殆不可持,故使笔常动摇,势若宛转,世人故自不能用。今考其书,别构一体,自得成就,虽神明潜发不逮古人,然其过人正在自然处胜也。”其外孙两宋名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书法其自然处也正是得自其外祖父张友正真传。

张友正刻苦学书留下了很多励志的故事,如居小阁三十年不辍,卖房买纸,与染工作邻等等,对今天的社会仍有启发意义。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载: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素与苏子瞻(轼)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宋人邵博《闻见后录》卷28云:“予从王正夫父子得张义祖所用无心毫,锥锋长二寸许,他人不能用,亦曰右军遗法也。”由此可知,友正书用长锋软毫,即无心毫。高提而书,能于古人之外别构一体,自得成就。无疑是一创举。对黄庭坚、米芾都产生过影响,书法宋四家的黄、米二家便是从张友正使用长锋软毫和“轻举迅速”的挥洒中得到了启发。《黄庭坚全集.别集》卷六云:“顷见苏子瞻、钱穆父论书不取张友正,米芾、余殊不谓然。”米自诩“刷字”,崇尚“振迅天真”,与友正用笔可谓一脉相承。可见张友正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对后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光化在历史上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既与伍参、伍举、萧何、邓禹、张士逊、欧阳修、黄金、袁书堂、吴华品、李宗仁等贤官能臣有源缘,也与像欧阳修、张友正、张光年、马识途等等这些闪光的文学艺术大家的名字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是老河口宝贵的精神财富。老河口人民始终都没有忘记他们,历代都有弘扬光大,历史上的千岁堂、草书阁、萧何祠、仰贤阁、欧阳文忠祠等等都是纪念他们,弘扬人文精神的善举,非常值得继续发扬光大。城市基础设施是骨架,文化是灵魂,让今天的萧何大道、张士逊大道、黄金大道、欧阳修大道、伍参大道、光年路、草书阁路等叫响起来,让老河口成为一座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名城胜地。


翰墨流芳草书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