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2013-05-08 16:56:47)
标签:

雪窦山风景区

雪窦山

露天弥勒大佛

雪窦寺

妙高台

分类: 中国国内游

  雪窦山风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位于溪口镇西北8公里。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窦称雪窦,山名亦因此得名。风景区主要包括千丈岩瀑布、妙高台、雪窦寺等景观。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山峦灵秀,岩壑雄奇,瀑布绚丽,林泉幽深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以下按顺序介绍: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一)千丈岩瀑布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千丈岩下风景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王安石雕像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二)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峰、天柱峰。海拔3 9 6 米。顶上有坪如台,名妙高台,约350平方米。东西南三面均是峭壁,云雾四合,如置仙境。云雾初开,凭栏四眺,爽风迎面,松涛盈耳,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被光岚影,别有风情。

  据1949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第六册记载,蒋J石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岑岭爱之”,“中华民国十六年蒋J石先生建山庄于其地”,自题门楣“妙高台”。山庄为中西合璧,大门内两旁平房各1间,平顶晒台。天井后3间2层楼房,总建筑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436平方米。后来成为蒋J石的避暑山庄。楼上洋灰走廊与晒台相连,芳草绿树环回萦绕,青山碧水拥来眼前,赏心悦目不足言其妙。据说1949年5月蒋氏逃离大陆以前曾来此登临,风光依旧,山河不再,蒋介石不由“神采黯然”。

  1968年文化DG命时期被毁,1987年国家拨款重建。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蒋J石办公室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蒋J石会客室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蒋J石卧室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机要室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妙高台下风光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三)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坐落于雪窦山山心。它肇创于晋代,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雪窦寺素由禅宗执帜,代有创获殊荣,南宋被敕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一度跻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今称佛教第五大名山---弥勒道场。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
  露天弥勒大佛:大佛坐北朝南,为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大佛居高临下,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扎实坚固,稳如磐石,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布袋和尚,名契此,自号长汀子,唐末五代时奉化僧人。他形体肥胖,蹙额大腹,居无常所,语默无常,能示人吉凶,且能知天气晴雨。因为他常以仗荷一布袋,故人称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三年(917)三月初三,布袋和尚端坐在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坐化,肉身葬于城北封山佛塔亭。

  布袋和尚圆寂后,人皆以为他是弥勒转世,被奉为大肚弥勒佛。北宋崇宁三年,岳林寺住持昙振首先在寺内塑布袋和尚像作弥勒佛像供奉。此后,汉地佛寺也都把印度天冠弥勒像改为中国化布袋弥勒佛像。千余年来,奉化被称为弥勒应迹圣地。

 

  1、造型寓意

  佛像具有比丘的相,罗汉的身,菩萨的意,布袋的形,未来佛的眼。其象征意义为:
  ①佛像的和尚头表示大智若愚,法力无边,有求必应。
  ②佛像的眼睛是菩萨眼,表示具备佛智,眼观八方,公平公正。
  ③双耳垂肩,意蕴长命富贵,福慧双全。
  ④笑容可掬,表示施乐人间,社会和谐。
  ⑤皤腹露肩,表示真诚和满腹经纶,大肚表示宽容大度。
  ⑥左手握布袋,含义提起来的是责任,放下去的是烦恼。
  ⑦右手握佛珠,表示把握乾坤,预示凶吉。
  ⑧端座在莲花座放下的左脚,意含位居补处,正在修持精进。
  ⑨竖直的右脚,表示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将当来下生成佛,随时准备为佛祖释尊接班。
  2、高度寓意
  ①佛像身高33米,表示弥勒身居33层天,在奉化相传布袋和尚圆寂的日子为三月初三。 
  ②莲花座高9米,是数字中最大的号码。
  ③通高56.74米,意示弥勒菩萨在五十六亿七千四百万年后从兜率内院下生人间,举行“龙华三会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