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p3.pstatp.com/large/37e400006d7f672d1f6b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大省,省会是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四川历史悠久,曾经的古蜀文明是华夏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经建立过蜀国,三国时曾是蜀汉政权所在地,也被称为“天府之国”。四川的名字因北宋咸平四年即公元1001年时的“川峡四路”而得名简称,元朝后在此建立四川行省,此为“四川省”建省的初始。
http://p3.pstatp.com/large/37e3000075ac48ec4623
四川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其中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17个地级市,常驻人口达8200多万,在四川众多县市中有一座位于省内的西北部,人口已破70万,建县历史超千年,名字听着也是非常的威武霸气。
http://p3.pstatp.com/large/37de000063fe7c625057
这就是隶属于地级内江市管辖的威远县,威远县(名字简单易记,威名远播让人听着非常霸气和威武,非常棒)位于四川盆地的中南部,地处内江市的西北方位,威远县也被称为“婆城”,上古大禹治水划分天下九州时,威远属古梁州之地(华夏九州之一),大周朝建立后曾在四川之地分封诸侯建立过蜀国,而威远在当时也属蜀国之境。
http://p1.pstatp.com/large/37e40000706d067487b8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之势,曾将威远划归为蜀郡管辖。汉朝建立后曾属犍为郡辖管,三国时刘邦曾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此时的威远属蜀汉所辖。东晋后,曾为僚人聚居地,南北朝时的北周朝保定五年即公元565年时,曾在威远之地设立盘石县。
http://p3.pstatp.com/large/37e5000065d5ae129c2d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割据时代后,隋文帝杨坚一统华夏,威远也于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设威远戍,取“威名远震”的意思。开皇十一年,改戍为县,此为威远建县的初始之年。唐朝于公元618年灭掉大隋而建国,贞观元年即627年将威远分为了婆日县、至如县。
http://p1.pstatp.com/large/37e50000661980eedcb1
宋朝时曾将和义县并入到威远县。元朝初年,废掉威远县,后重新设置。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明洪武四年将威远县并入嘉定府的荣德县。1376
年将威远从荣德县析出而重新设立威远县。清朝沿袭明制,公元1667年康熙6年时,又一次的将威远县并入荣县,后于1674年复设此后数次更迭复设却一直都属嘉定州管辖。1908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将威远县划归为上川南道嘉定府管辖。
http://p3.pstatp.com/large/37e400006ebabb267780
辛亥革命后1912年全国废除道府制,威远属四川省管辖。1913年属上川南道,1928年废道制,威远县直属四川省。1949年威远县解放。1950年2月威远县属内江专区管辖。1968年,威远县属内江地区辖管。1985年,地级内江市建立后,威远县一直隶属地级内江市至今。
http://p1.pstatp.com/large/37e400006f090b8a1b63
内江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人杰辈出。吴天成,四川威远县人,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即1858年,父亲早亡,吴天成四岁能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名作,8岁时能作诗成文,1888年中举,曾受到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赏识而出任四川高等学堂北斋学监,后创办了小学,1910年去世。
http://p1.pstatp.com/large/37e50000677e87512f45
李慎彝,清朝嘉庆年间进士,道光三年时曾任台湾县知县,管辖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等地,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855年李慎彝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