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分层作业的认识和尝试
(2014-08-26 22:22:49)
标签:
分层作业我的认识和尝试切磋交流教学增效教育 |
分类: 一家之言——教学心得 |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写分层作业总结,我脑子里首先冒出了一堆问题:何谓分层作业?分层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怎么分层?分层有何利与弊?我是如何实施作业分层的?
我必须承认,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前,我从没有认真地研究过这个课题,然而,我却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一些分层作业的尝试。为掌握更多分层作业的研究资料,提高认识,也为检验自己教学实践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写出一份经得起推敲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总结,我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网络学习中。通过搜集资料,用心研读,分析和反思,我对分层作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自己的作业分层实践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分层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而设,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是优化的弹性作业。实施前提是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水平分层。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班斯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因此,分层作业的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因为学生的作业负担与作业的量、作业的速度和学习兴趣都相关,所以,分层作业不但要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此,分层作业要突出多样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评价标准也要突出多元化。
但是分层作业如果实施不当,也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如果操作不好,很有可能降低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如果长期对后进生实施低标准要求,给予他们简单的学习任务,势必会助长他们的学习惰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保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竞争性心理和可变性原理,尽可能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同时,尽量去完成高一层次的作业。
通过学习,我对分层作业有了以上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回顾我的语文教学,总结我的作业分层实践就有了定盘星。
由于班级里的学生在智力水平、习惯养成、个性心理和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接受、掌握知识上,在完成作业上也有快有慢。布置同样的作业,有的人倍感轻松,有的人却困难重重。当一个人在一件事上总是遭遇失败,那么就容易认定自己不行,不适合,随之容易放弃,不愿再努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学习信心,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管理并执行弹性标准,这主要体现在书写和背诵、综合性语文实践、课外阅读、期末复习和假期作业上。
我认为语文的基础性学习,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必须的,应该统一要求,没有分层的必要性。例如,读课文,描生字等。但是,有些作业在完成的时间上可以适当放宽尺度。生字的书写允许个别学生延长到课下完成,课文的背诵也允许延时通过,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语文课本中每个园地都设有综合性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非常适合在作业方式上分层。比如,让学生开展有关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进行了分层要求:善画的画春天、爱唱的唱春天、爱摄影的拍春天,爱朗诵的诵春的诗歌,爱摘抄的抄写春天的优美句段,喜欢练笔的就写写春天。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和赞美春天的美好,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课外阅读,因为学生读书兴趣、读书条件不同,完成的难度不同。所以适合在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对于不爱读书的学生,只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里能进行安静阅读就可以;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有时间就阅读,两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对于酷爱读书并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则激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主动地交流,两个月至少读两本书。
期末复习,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有快慢也有多寡,所以复习作业要在内容上分层,以提高复习效率。有的学生语文基础早就掌握得很扎实了,就不用再听默和背诵了,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题目的练习。有的学生字词漏洞多,背诵总不过关,那么就需要加强基础练习,以达到巩固。
假期作业,根据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表现和成绩,我会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假期作业。有的学生假期里需要练字,有的需要练习大声朗读,有的需要听默字词,夯实基础,有的需要多读书,还有的需要旅行体验。
通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我在教学实践中,能从作业完成时间、方式、数量、内容上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分层要求。我的作业分层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三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关于作业分层,我目前能做到的就这些,我希望有机会能与同事交流切磋,学习更多好经验,使教学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