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与价值分析

(2021-05-11 21:49:59)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育管理

考试有效分的计算方法与价值分析

(双平均分考核法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233ce0100bock.html) 

 

一、单科有效分怎么求?

它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求出被录取人数的总分平均分;

第二步,求出被录取人数的单科平均分;

第三步,求出有效系数;

公式为:被录取人数的最低分÷被录取人数的总分平均分=有效系数

第四步,求出各科有效分;

公式为:被录取人数的单科平均分×有效系数=单科有效分。

二、有效分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在于,它出现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研究自己工作的过程。虽然教师们进行的课程传递中有许多学习,也有许多研究,但是,那些学习与研究常与各自担任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关,与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相关,与那些专科知识的传授相关。从实际情况看,没有几个人会将教育统计学应用于教学实际,来定量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文科教师,而对教育统计学进行创新就更是少之又少。有效分的出现,实际上是把对教师的教学分析从模糊走向明晰,从质性描述走向数据量化,是精细化分析的结果。从这一角度看,平日里所说的教学常规“备—教—批—辅—考”五大环节,再也不能统括今天教师们的专业化活动,而必须添上“析—研”两环,构成“备—教—批—辅—考—析—研”这样一个完整的序列。显然,这是新课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逻辑性。

第二个意义在于,有效分的出现,确立了各学科进行比较的逻辑起点。因为它在换算的过程中,以一个数据群内的属性为基点,以“有效”为基本尺度,在衡量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只以数为据,这样,求算出来的各学科有效分实际上是等值的。比如说某次考试成绩中语文的99.8分、数学的103.3分、外语的88.6分、科学的96.2分与政治的57.2分是等值的。各学科考试成绩比自己的有效分低时就无效,大于或等于时就有效。显然,判断分数的大小,已经从纯数值的大小走向是否“有效”,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意义在于,有效分还可以用来衡量学生各科成绩的平衡情况,看学生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

第四个意义在于,有效分不仅可以用于高考、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的成绩分析,也适用于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各种考试成绩分析,尤其适用于一定区域内的统一检测类考试成绩分析。

高中月考或期末考试成绩有效分分析,我们只需把“被录取人数”这个数字更换为学校计划本年级高考目标人数即可;初中月考或期末考试成绩有效分分析,我们只需把“被录取人数”这个数字更换为学校计划本年级中考上重高线或一般高中线目标人数即可。

三、有效分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对差

如果考试成绩是我们使用的第一代数据,那么有效分就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第二代数据。依据有效分,我们还可以开发出第三代数据——相对差、有效率。

相对差怎么求?

相对差% = -(本学科有效分-学科平均分)÷本学科有效分×100%

特别注意,“学科平均分”是指校或班单科平均分,而不是录取学生的单科平均分;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四位。

相对差数值越大,说明以有效分为参照系的学科成绩离标准越远;相对差数值越小,说明以有效分为参照系的学科成绩离标准越近,学科做出的贡献越大。有了相对差,我们可以精确找到每一个学科在参加考试的所有学科中的位置,精确定位每一个教师教学的效果。

有效率=达到有效分人数 / 任教班级总人数

利用有效率也可以精确定位每一个教师教学的效果。

 

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地区多所学校某一次考试中上面的各种数据,再与我们自己的学校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学科优势,也很容易治理学校的跛腿学科,促进学校内部的均衡教育,指导不同学生的均衡发展,点亮许多家庭的希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