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地位和影响
(2011-09-26 15:22: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李白文化 |
李白诗歌的地位和影响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他以独特的成就,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李白所身处的唐朝由盛转衰,这一特殊的历史境遇也造就了他那种坚持进步理想,反抗黑暗现实,相信自我才能,鄙视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在李白诗歌中,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达到高度的成熟。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在反庸俗和追求理想的斗争中展示了比屈原更为深刻的矛盾,更为强烈的快乐和痛苦。可以说,李白也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并且在继承庄子、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使浪漫主义的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正如杜甫所称赞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有着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古风》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阳冰在他死后为他编的诗集《草堂集》序中说:“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是对他革新诗歌功绩的正确评价。
李白诗歌那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以及豪放飘逸的风格,在当时就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但受到同时代的贺知章、杜甫等诗人的盛赞,而且“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任华《杂言寄李白》),至贞元时其诗集已“家家有之”(刘全白《李君碣记》),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
李白的诗对后代影响更为深远,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无不深受其影响,并对其推崇备至,如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李阳冰更是在《草堂集序》称李白诗“千载独步,惟公一人”,皮日休《七爱诗》称李白“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吴融《禅月集序》说:“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唐代韩愈、李贺、杜牧都从不同方面受过李白诗风的熏陶;宋代苏轼、陆游的诗,苏轼、辛弃疾、陈亮的豪放派词,也显然受到李白诗歌的影响;而金元时代的元好问、萨都刺、方回、赵孟、范德机、王恽等,则多学习李白的飘逸风格;明代的刘基、宋濂、高启、李东阳、高棅、沈周、杨慎、宗臣、王穉登、李贽,清代的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对李白非常仰慕,努力学习他的创作经验。李白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其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他那些“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李白的爱戴与怀念。
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使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他那态肆纵放,雄奇飘逸的诗风,以及他诗歌的“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不仅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当时众多的诗人,而且也给后代的诗人和词人们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赞美李白的诗“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一千二百多年来,李白那些优秀诗篇,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妇孺成诵,有口皆碑,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光辉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千载之后,我们今天读李白的诗篇,仍然感到是“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