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梦草池——谢灵运永嘉山水诗地名小考之二(潘猛补)

(2016-09-27 15:48:30)
标签:

杂谈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相似记载亦见《南史》卷十九《谢方明传》)这两句写久病之后开窗眺望,忽然发现池塘畔长起了嫩草,园中柳树上也换了鸟儿在歌唱,原来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据《诗品》与《南史》,谢诗所咏之处在西堂,并非“池上楼”。该诗有称《梦惠连》,有叫《春草吟》。由于《昭明文选》诗题《登池上楼》,从此“春草池”与“池上楼”就互存关联。“池上楼”应该是后人为纪念谢公临池以建,其池也因诗句“池塘生春草”而曰“春草池”,又名“谢公池”或“灵池”了。池上楼何时建,已无从考证,春草池、池上楼在何处,也有不同说法。

要解决春草池、池上楼的地址,先要确定西堂在哪里。宋杨蟠《西堂》诗:“谢公何所忆,白日看云眠。忽梦惠连弟,遂得春草篇。”《广舆记》云:“西堂在旧郡治后,谢灵运于西堂赋诗竟日不就,忽梦弟惠连,遂得‘池塘生春草’句。”结合谢灵运《读书斋》诗“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可见西堂即读书斋,斋边池塘即春草池。《明一统志》云读书堂在旧郡治后。又《弘治温州府志》载:“梦草堂在今卫治后,即晋时府治之西堂,谢灵运梦弟惠连之处也。今指挥陈改建。”明高宾《重修梦草堂记》:“温州卫署之北有圃,方数十亩,匝其东北隅,环而为池,广几半于其圃,中植茭藕菱芡之属甚富,周以芙蕖,荫以高柳,馀圃以育蔬果,莳花竹,以供四时之娱。……旧尝有梦草堂,作于宋。……南北朝谢灵运为永嘉守,……西堂之梦,春草之句,盖又章章于人者也。历世既远,西堂已非,好事者不忘其人,而思所以存之,此梦草堂之所由作也。”西堂即梦草堂,历来记载清楚。

至于旁边的“春草池”和“池上楼”,据《万历温州府志》曰:“池上楼,在旧郡治丰暇堂北,今久已无存。或云在今城守备署中。”丰暇堂在旧郡治,即今城区东公廨。王光美《白鹿社成,诸君子集梦草池赋酬龙君善先生得扬字》:“斗酒眺倒景,相将憩西堂。岑光映兰薄,霜月流寒塘。鸣禽怀好音,宿草留馀芳。”明确描写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场景。屠隆为王光美《友声草》序有“同梦草于西堂”句。从东晋、刘宋始,旧温州官署的治所皆在原人民广场两侧一线方圆内。作为晋时郡治之居所就是谢灵运梦弟惠连之处,“在旧郡治丰暇堂北”,即明代卫治后。另据实地考察,在东公廨的市实验中学校园内似可找到“春草池”的遗址,师生呼之“春草池”已久。这与上述的说法是吻合的。清郭钟岳《瓯江小记》云:“康乐登池上楼,梦惠连,得‘池塘生春草’句,在今城守署地。后有一地长方约亩许,疑即谢公池。”推断正确。

另一说在积谷山。唐张又新《谢池》诗:“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今来惟有灵池月,犹尔婵娟一水间。”宋杨蟠《春草池》诗:“寂寂绿岩畔,相期无数人。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绿岩即指谢客岩。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积谷山,西北去州子城二里。”又云:“谢公池,在州西北三里。其池在积谷山东。谢公梦惠连,得诗于此。”其实积谷山在州东南,不得云西北,谢公池在积谷山之西,不得云山之东,《太平寰宇记》皆舛,顾绍柏《谢灵运集校注》误从。现存的池上楼为道光五年(1825)永嘉人张瑞溥自湖南粮储道辞官归里所建。据时任永嘉县学教谕的孙同元云:“十余年前,郡人张鉴湖观察瑞溥致仕回籍,曾乞蔡生甫先生之定书‘池上楼’扁字,就东山书院之前购隙地十余亩,辟为亭馆,颜曰‘如园’,临池建楼三楹,即将蔡扁县挂其中,以存谢公之旧。”可见今积谷山麓如园中的池上楼是张瑞溥的作品。虽是在唐宋的原址重修或改建,不失历史价值,但此地一直无园,与谢灵运“园柳变鸣禽”的诗句却对不上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