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说:

还是多年以前的青少年时期,当时伴着我领略传统诗词之魅力的是刘逸生的《唐诗小札》。那本小书自己都翻破了。这就养成了我读这类文字的兴趣。其实,这么多年过去,过眼的同样文字,也不算得少,但发觉真的写得好的,却也并不多。当然是由于这类文章的不容易写得好。

为什么?这其中要求渊深的学识,但还不止如此。得有另外的本事,要能读得透,同时解

标签:

佛学

现今一般文人,不但知道宋代陆游陆放翁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知道他与唐婉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许多人还知道他字务观。但如果问“务观”两字怎么读,多数人会将“观”读成了“参观”“美观”“奇观”的“观”,阴平。

这样的读法是错的。陆务观的“务观”,其实为去声,读如“道观”“仙观”“楼观”之“观”。

曾数见有文章解释或辨析说,根据古人字与名字义相关联的原则,陆游名游,“观”自然是观看之意了。这是想当然的解释。吉常宏《古人名字解诂》一书更引经据典云:陆游之务观,“实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知务内观’文义。是以,陆务观之‘观’读guān。”凡此种种,皆是不解或忘了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香

    安武林

我手里有《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三种版本,一本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2月出版的饶述一译本,首印量9万册。另一本是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6月出版的黑马译本。还有一本,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英文版,不在我的关注之列。

&nbs

(2013-12-03 16:11)
标签:

文化

分类: 瓯风

□     滕万林

 

平日惯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碰到不甚了了的地方,往往一晃而过,不加推究。对于“理则那”一词,真正引起我关注的是在四年前为江湜的七言古诗《大龙湫》作注解的时候。

《大龙湫》一诗中有这么两句:“更受日光发奇采,忽现五色理则那。”这“理则那”是个生僻词,是非注解不可的。可是查了《辞海》和《辞源》,都找不到这个词条和它的解释。于是我就跑到温州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在找到张永苏先生时,我告诉他来意后,他一面介绍有关资料让我自己去查找,一面从互联网上为我查找这个词条。我先翻了宋词二十多卷目录,查不到这个词条。再翻了《宋诗全集》(共57卷)二十多卷的目录,仍一无所获。这时,张先生过来和我说,已经找到这个词条,我就跟他去看网上的资料。有关“理则那”的资料很多。我因初次接触电脑,看起来很吃力,就请他把几篇有代表性的内容摘录下来,让我带回去慢慢地琢磨。为节省篇幅,摘录如下:

韩愈《石鼓歌》:“继周八代争战罢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香

□     沈文冲

 

西谚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尽相同的生活环境,而环境对人的影响也都各有不同。因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思想也会各有差异,对于同一作品的阅读理解,在认识上也会有千差万别。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以剧中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命名的著名剧本《哈姆雷特》,被誉为西方戏剧中“巅峰的巅峰”。近百年来,中国已有多达近二十个不同译本的《哈姆雷特》,翻译水准的高下与雅俗之别,也因译者理解深浅的不同各有千秋。特别是由于翻译的目的与需要的不同,从而形成了风采各异的译本。

近三十年来,我之所以留意搜集收藏汉译《哈姆雷特》的不同译本,是源自大学时代讲授外国文学的一位教授的一句话。他说:该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有一段有名的心灵独白,开首一句就是:“是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这句话,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与译法。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那些不同翻译家的不同的《哈姆雷特》译本来读,迄今为止,已经先后搜集到近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