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拜经明乐佛明一大和尚网络禅堂住定 |
分类: 学佛 |
以前在《禅刊》上看到过慧圆上座开悟的公案,非常羡慕,所以对他的事迹总是放在心上。最近查资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到有关他的一些事迹,可是又有矛盾的地方,真的不知道是取是舍,有点“即事关心总动神”的味道。好在现在学会了洒脱,只管喜欢,不管是非,所以把这些资料全摆出来让大家自己看。
《五灯会元》上有关他的记载:
慧圆上座,开封酸枣于氏子。世业农,少依邑之建福寺德光为师。性椎鲁,然勤渠祖道,坚坐不卧。居数岁得度,出游庐山。至东林,每以己事请问,朋辈见其貌陋,举止乖疏,皆戏侮之。一日,行殿庭中,忽足颠而仆,了然开悟。作偈俾行者书于壁曰:“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桃。”即日离东林,众传至照觉。觉大喜,曰:“衲子参究若此,善不可加。”令人迹其所往,竟无知者。(大慧武库谓证悟颙语,非也。)
《悟道因缘》上有关他的记载:
慧圆上座,东林常总禅师之法嗣,俗姓于,开封酸枣人,其祖上世代务农。慧圆上座少时即依本邑建福寺德光禅师出家。慧圆上座虽然性情鲁钝,不识字,但是他勤于祖道,修行精进,常坐不卧。在德光禅师座下呆了几年之后,终于落发受戒得度。不久即出游庐山,投东林常总禅师座下参学。
慧圆上座经常以本分事向常总禅师请益。但是,朋辈们不知深浅,见他生得相貌丑陋,举止乖疏,又不识字,就经常戏弄他,欺侮他。但是他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一日,慧圆上座问朋辈道“如何是禅?”
众人戏弄他说:“往问能鸣者乃蝉也。”
慧圆上座不明其旨,乃面壁深思,昼夜不息,以至于形销骨立。
数月之后,有一天,慧圆上座在殿庭行走,忽然被绊了一跤,倒仆在地上,一下子豁然大悟。他作了一首偈子,因为不识字,便请一位行者帮他写在墙壁上:
“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
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
说完偈子,慧圆上座当即便离开了东林寺。
后来,众人把慧圆上座作偈之事告诉了常总照觉禅师。
照觉禅师一听,大喜,赞叹道:“衲子参究若此,善不可加!”
说完,便派人去寻找慧圆上座,结果不知其所住。
《宗门武库》上有关他的记载:
颙华严。圆照本禅师之子。因吃攧有省。作偈曰。这一交这一交。万两黄金也合消。头上笠腰下包。清风明月杖头挑。富郑公常参问之。一日见上堂左右顾视忽契悟。以颂寄圆照曰。一见颙师悟入深。因缘传得老师心。江山千里离云隔。目对灵光与妙音。郑公罢相居洛中。思颙示诲。请住招提。闻颙入境躬出迓之。临登车。司马温公适至。问相公何往。郑公曰。接招提颙禅师。温公曰。某亦同去。联镳出郭。候于邮亭久之。忽见数十担过。温公问谁行李。荷担者应曰。新招提和尚行李。温公遂索马归。郑公曰。要见华严。何故先归。温公曰。某已见他了。竟先还妙喜尝见李仪中少卿言之。
这下踏实了,以后即事关心不再动神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