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拜经明乐佛明一大和尚网络禅堂住定文化 |
分类: 学佛 |
参禅用功是佛教教导我们觉悟的一种方式。就是要我们时时刻刻能够保持觉醒的状态。参禅能够更加进一步训练我们在各种三昧之中任意自由出入,期望在这些三昧的出入过程中,忽然体证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境界。是佛陀教诲我们一切向内追求的一种用功方式。
这种用功方式不但是禅堂里面的可以这样(其实应该说在禅堂里面用功的方式,是祖师们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容易或者说是条件比较好的用功方式)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这样用。但是,最后都要把这些用功方式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佛陀的原意就是在生活中去用应用,在生活中去觉醒。
因为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心很粗,对于我们的业识就不容易回光返照。当然一些粗的业识或者叫严重的错误,比如犯了五根本大戒,我们是会发觉的。但是这样我们的代价就付大了。我们修行就是要减少这些付出的代价,在我们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杜绝它。
所以,我们要念念回光返照,要时时刻刻觉醒起来。把我们的心念守好,不让它放逸。实在做不到的时候,就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所谓的功夫,或者是一句佛号;或者是一个咒语;或者……很多很多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我们就是要用这些法门或者叫功夫来收摄我们的心。
粗的业识尚且如此难以发现和收摄,而对于管理我们的微细的业识,就更加困难了。这些微细的业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么粗心中,是很难被发觉的。所以,祖师给我们一个方便法门,让我们进禅堂安静下来用功;让我们在安静的环境里面去发现、去觉悟。
因为,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面,我们平常发现不了的业识就会突显出来。我们才得以认识到我们的问题,然后再慢慢地克服或者叫觉悟。这在自己以前的日记中有很多的描述。比如说我们的呼吸,在平时是感觉的不到的,而到了禅堂安静地坐下来后,就会感觉到我们自己的呼吸很粗重。
再比如,秒钟的声响。我们平时是感觉不到的,而当我们安静地坐在禅堂的座位上后,我们会发现,秒钟的声音是如此地响亮。其它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情况,这些情况的特点就是要我们在安静之后才得以发现,平时因为心比较粗,是发现不了的。
如此等等很多微细的问题,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甚至在我们做功夫的时候也不例外。比如我们用功的方式比较复杂,我们的心又比较粗的时候,往往我们一边做功夫一边打妄想,更加可怕的是自己还不知道。这在自己以前的日记中说过很多的。比如《用功方式简单好》等等日记,有过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
因为自己就常常这样,一边用功一边打妄想。在与很多人交流用功问题的时候,大家也常常说到这样的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是个别人身上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能靠我们意志力去解决,要靠我们花更多的代价去解决。
翻开祖师的语录,也有很多讲这些问题的。什么守一不移、制心一处、如猫扑鼠、如梗在喉……等等等等有很多要我们抢到自己的意志力,把心力集中到功夫上的方法。大家各自找个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应用;去克服自己的毛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了。
同时,祖师还为了让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毛病,给我们建立了禅堂,让我们在禅堂里面禅修,以便对治我们的毛病。从硬件到软件都给我们创造了最好的条件,让我们在这些细微的业识茫然出现的时候能够回光返照。慢慢在我们功夫成熟的以后,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也能念念回光返照。
佛教,就是锻炼我们的觉得能力,要我们保持觉的能力不要迷失。有所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之说,或者叫做“识得莫为怨”之说。只要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我们就能够对治,最怕的是我们连有问题都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正是存在着问题而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修行的方式就是先在禅堂里面用功,希望将来功夫成熟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然后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自己、觉悟自己,最后达到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一样的境界。让我们不管是在粗心状态还是细心状态下,都能把握自己,让自己时时刻刻处于觉醒的状态。
所以,庞蕴居士有“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之说。如果能够这样,不光是能在挑水搬柴中大显神通;还能在是非纷扰中大作佛事,自利利他。这一切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在业识茫然的时候能够知返了。
下面看看东京褒亲佛海有瑞禅师事迹,看看他是如何描述我们日用三昧而不觉的。
东京褒亲佛海有瑞禅师。姓陈氏兴化军仙游县人。幼异尘俗默坐终日。父母奇之舍令出家。依东京景德寺重全上人为师落发。受具。造黄龙南禅师法席南公曰。汝为人事来为佛法来。师曰。为佛法来。南公曰。若为佛法来即今便分付。遂打一拂子。师曰。和尚也不得恼乱人。南公器之。然师终未彻。后依泐潭总禅师始悟玄奥。给侍久之众推上首。出世安州太平旌德。被诏住东京褒亲。哲宗皇帝五七入内。赐大觉师名。百日入内。又赐佛海禅师号。开堂问答罢。师曰问得亦好不问亦强。一问若不达翻成戏论法。问若有旨答亦随机。为什么宗乘道着千圣退步。宝杖敲时三乘失辙。盖为此事似秦镜当台千里邪心自怖。如镆鎁在袖百亿魔军碎胆。直得大圣不说说迦叶绝闻闻。大底秖要诸人回光返本敛念收心。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寂。妙用恒沙物我混同。有人便于此承当得。犹属抱桥柱澡洗及乎。舍之似万里望乡关。执之堕在魔王境界。唤作迷时人逐法悟后法随人。盖无私法要千古同规。一句同机唯人自鉴。到这里若会得。便见终始一如古今齐致。至于赵州庭柏清风长在。若不会得便见云门凳子天地悬殊。于是不得已便乃琉璃殿上日午打更。无景林间秋行春令。何也。妙体虽然无异妙用。盖有多门。是故释主能仁应迹迦维引悲沙界。神通妙力不可思议。盖为群生日用三昧而不觉。业识茫然而莫返。遂致前境纷纭本原错杂。繇是金仙久默斯要。于不二境作大佛事。入寂此土经纶三界。道洽大千化均百亿。言满法界捞笼群生。敷玄籍以晓果因。垂天真以育情性。无何机有大小乘分顿渐。故使资粮者。可以推微达着寻端见绪。然后为散乱者。诫之以定慧。耽诸乐者。示之以无常。乐小法者。导之以大方。计诸见者。谕之以无动。泥名相者。开不二门。此岂不以因言入道籍教明真。一心皎然万德咸着。良为于此。末后却曰。如标月指空拳谕实。噫如此兴慈大似有过无功。未如我金色头陀随身活计琉璃钵盂传来无底。任是千眼大士莫窥其状。达磨所有生涯大庾岭头掷下。设有万夫之勇提之不动。后来风幡事起卷簟义彰。佛手难藏驴脚自露。所以儿孙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放一线道。便有绍续门风联辉祖焰。佩无我印开不二门。致得向上金鸡[口*(御-ㄗ+亍)]米一粒遍济十方。真如厩内良驹独出踏杀群魔。所以人人尽道。摩竭令严承当者少。支那玄响应之者稀。大众若据如斯见识一何少哉。秖如知滋味识痛痒。聆至音决胜负。宁无一个半个。且道能如此者是什么人。良久曰。禅关已得裴公达。祖意宁无谢守评。下坐。又曰。有佛世界以一尘一毛而作佛事。令见一法者具足一切法。故权为架阁。有佛化内以忘言寂默为佛事。使学者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故。好与三下火抄。有佛土中以黄花翠竹而为佛事。令睹相者见色即空故。且付与弥勒。有佛宝刹以法空为坐而示佛事。使学人不着佛求故。勘破了勾下。有佛道场以四事供养而成佛事。使知足者断异念故。可与下载。有佛妙域以一切语言三昧作佛事。令随机入者不舍动静故。为渠装载。大众且道。于中还有优劣也无。良久曰。到者须知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