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

(2014-02-16 15:39:48)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下列教学工作规范。

(一)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按学科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教师应制订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前,教师要做到三个熟悉

(1)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安排,弄清本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

(2)熟悉教材。要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章(单元)、节(课)在全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期教学的要求和重点、难点。

(3)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方法”四方面的情况。

2.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的内容

(1)情况分析。

(2)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重点。

(3)教学进度、周课时进度安排。

3、考核方法:按时上交教学计划,内容符合要求者,每个计划加5分。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1.个人备课的要求

(1)备《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找出德育渗透点。

(2)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单元)、节(课)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具体内容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3)备学生。要认真、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理解掌握这节(课)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和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规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

(4)备教法。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备板书和语言。精心设计板书,要具有科学性,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逻辑严密。

2.集体备课的要求

每个学科年级备课组要在学期初选定本学期集中备课课题,每学期集中备课不少于3次,组长落实“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集体备课前要有个人的充分准备。根据本节课的备课内容,由中心发言人以说课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教学构想,由本学科年级备课组的教师进行讨论、研究,发表各人的见解。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中心发言人对修改意见进行整理、完善,做好记录。通过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统一进度。

3.超前备课,写好教案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或教学笔记,是上课的依据,应体现教师在教学上的特色和风格,反对一味照抄教学参考资料。提倡教师要提前一周备足课时。

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以下项目:课题名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导课和内容安排)、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写好教案要符合下列要求:

(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及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2)合理地组织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3)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考核方法:要求超前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完整,字迹清楚。达到以上要求者每个教案加4分。书写美观、内容具体、步骤清晰、教学后记充实的教案,每篇酌情加1-2分。对于教案数量或质量未达要求者,每周例会时予以通报。

(三)上课

1.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课前准备好需要的教具。上课铃响即进入课堂,上课后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离开课堂,无特殊情况教师需站立讲课。教师上课精神要饱满,衣着要整洁、举止要端庄,不得穿挎膀背心、拖鞋上课,不得戴围巾、帽子、手套等上课,不得在课堂上玩手机、抽烟

2.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包括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任务。

3.正确讲授教材,教师讲授内容不允许有任何科学的错误,要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4.要严密组织教学活动,准确地掌握时间,保证按时完成授课计划。

5.教学方法得当。要根据每节课的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课的结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方法的合理结合,课堂教学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内有动脑、动口、动手的结合。防止满堂灌。

6.教学中要使用的教具、学具等课前要准备好,需进行实验的课,教师都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实物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并做到出示恰当,操作自如。

7.语言要正确、生动、清楚、有趣、富有感情。为学生创设学得投入、学得自在、学得轻松、学得富有成效的学习氛围。

8.板书要正确、规范、工整、简明、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9.纪律要严明。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学生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教学卫生。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0.态度要认真和蔼,既做学生的良师,又当学生的益友,构建起师生之间相通的心灵的桥梁。

11、考核方法:

1)课堂教学:依据本人申请,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由教务处1人、教研组2人、其它教研组2人共5名教师和随机抽取5名学生组织考核小组,依据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对本人所授课程进行打分评定。依据所给分数评定该教师课堂教学得分。每节课最高得分为6分。

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总得分=课时数*3*1+平均得分率)

2)自习:每节早、晚自习加10分,其它时间自习加3分。

3)每旷工一节扣款10元。

4)代公差、培训、婚假、丧假教师所上正课及自习加分加倍。

(四)听、评课:

互听互评,虚心学习,热心指导,每周教师互听互评不少于1节,并按要求做好听课评课记录和填写评价表。记录规范详实,并有被听课人签字。达不到要求者扣5分,多听一节加5分,最高加10分。

)布置和批改作业

1.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

(1)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布置作业,不得高难度和超要求。

(2)按教学计划布置适量作业。要注意各科作业量的平衡,使学生负担适当。

(3)教师不得罚学生抄写课文或多次罚抄字、词,试卷有错漏地方应指导学生修改,不得罚学生抄写试卷。

(4)作业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2.批改作业

(1)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漏洞和缺陷,及时进行补救。对作业要坚持教师全部批改、学生自己改正的方法。

(2)批改作业记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并签署批改时间。作业批改后要检查学生是否有改正,个别必要可进行面批面改。发现学生作业有独特见解的要表扬鼓励。

(3)作文批改要有总批和眉批,眉批做到每篇都有,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小作文的批改以疏通文字为主,提倡适当写些眉批。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自改。

4)、保证批改量,每课或每个知识点至少一次,作文每学期六次。

 5)、作业包括同步练习、试卷、报纸、日记等,做题用时10分钟以上者。

  (6)、作业批改有记录,教师要做好错例登记,出现问题有原因分析,有处理措施、有对策。

 7)务必保证学生购买资料按时完成,并及时全批全改。

3、考核方法:每周上交作业批改手册,每篇加1分。

 )学生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课外辅导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通过辅导,使学困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迎头赶上;使优等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中层状态的学生,主要是指导学习方法。辅导只宜个别进行,不可采用集体讲课办法。

)认真组织考查

考查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要重视对学生的平时考查,并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实习等多种形式,检查教学效果。原则上平时每考查一次,不搞突然袭击,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考试后都要做好考试分析工作,注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考后要有考试分析,每篇考试分析加5分。

(八)、培训:

积极参加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要求按时参加,保证学习时间,并且要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没有正当理由不参加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的,年终考核为不合格。

    (九)、校本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以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并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的科技含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各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要以探索构建高效课堂为目的,有方案(有课题、有组织、有研究方法)、有实践(听课记录)、有总结反思等。因故未参加者每次扣5分,迟到10分钟以上者扣5分,无故未参加者按旷工处理,扣分扣款。

(十)、读书笔记:

每周书写读书笔记不少于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每篇加5分。

 

广宗县冯家寨中学教务处

                                                                   2014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