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去和寻找--《清岩清羽》广播剧第一期

(2013-03-05 09:31:19)
标签:

杂谈

分类: 广播剧

挺淡然的一部剧,但是听了很有感受。
我听剧时非常喜欢的一个过程是这样子的,没有看过原著,盲听剧,受到吸引,然后读了原著,再听剧,有所比较之后,不仅没有失望,还发现剧本在改编上有很多亮点,继续喜欢着剧。
很高兴的是,这部剧,又成全了我这样一个流程。

编导:郁
对于编剧的改编上的有太多惊喜, 甚至超过了原著小说带给我的行文上的感受。
不得不说,郁确实是一个不拘泥于原著,有自己想法的编剧,已经忘记这是第几次听郁做编剧的剧了,能够这样持续给我惊喜的改编型编剧,还真不是很多。给小红花一枚。
说说编剧上的优点和亮色。
1)开篇去掉了地狱篇,喜欢。(这一点前面有个叫五一的朋友也提到,非常同感)原文一开场,基本上我就很难读下去,地狱篇判官孟婆,一下子把小说推向了灵异/鬼怪的那种超现实的境地。编剧毅然砍断这个开场,所以从一开篇就营造了现实的气氛。也增强了故事的悬念感。
2)原著里是大段大段的关于清岩的叙述,偶尔夹杂了关于清羽的回忆,仿佛是个多层三明治/汉堡包,清岩是面包/肉的主体,而清羽只是里面少层的西红柿薄片。而改编后的剧本,清岩和清羽更像麻花辫的左右两股,虎子作为中间那股,三股交织而成,两个受君作为回忆中和现代时里的存在,将整个故事撑起来,更显张力。

3)第一期听完,作为听众会有几个问题:清羽是怎么死的? 虎子为什么坐牢?清岩和清羽到底是什么关系?故事保持了这种悬念,有效地引导了听众的思路。而这些思路的引导和编剧对整体构架和局部细节的把握有很大关系。

4)台词改编,在有限的场景内增加了信息含量,并做出了更适合广播剧的线索的各种信息对应。

上面提到的第3第4两点在这里一并举例,在原著一开始不久,虎子出狱后,陈俊问虎子你到底想不想知道小警察是怎么死的,那里,原著已经交代了具体的S法,我不想剧透,所以不引用原著的话了,而编剧把台词改了,由具体变为笼统,我觉得这样的小改动有助于增强主体悬念。基本上在不宜察觉的细小地方,就显示出了编剧不死守原著的精心和勇气。

原著,抱着铁盒子睡觉,这里并没有回忆,编剧把握了这个细节,插入回忆,让清羽这个人物在剧早期就被引入,并把“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句话提前了,无论是时机,立意还是后来小老鼠也说出这句话的对比上,其震撼度上都比原著的顺序来得更加猛烈,可以说这也是掌握了广播剧和小说相比不同的特点,有效地进行了改编。

原著两人初次见面和剧里相比,对话更改了不少。父亲的线索通过对话被引入。很简洁。而我还很喜欢母亲的台词的改动,对比后更加明显。
譬如下面这段:
原著母亲说“可惜这孩子也不争气,书也不好好念,成天惹事生非。”
剧里,母亲说“可惜啊,这孩子不争气呀,学也不好好上,整天跟喜子,陈俊那帮孩子胡混。”
这里由于前面的出狱后的场景刚刚提到喜子/陈俊,母亲的言语立刻呼应了这些人名,尤其这几个人物将和后来小警察的S/主角坐牢有重大关系,编剧把握住这些小地方增大了信息量,非常欣赏这些细节的改编和呼应。
另外,郁对人名的使用和时机,也非常到位,照顾到了广播剧的特色。 这里我不再详举了。

如果说剧本上略有遗憾,就是剧本里没有在回忆里提到虎子当时的年龄,如果在小警察摸虎子头时,加上去,“别摸我的头,我又不是小孩子。” “那你多大” “ 我十七了。”  之类的对话,我觉得会更好。
或者后面两个人为接送略发口角时,也可以轻易引入年龄的对白。
回忆里两人到底有多大, 这对理解故事是有帮助的。
而结合到这个具体的故事,年龄对于人物相当之重要,并成为后面某个事件解决的关键。
所以整个第一期没能在多段回忆里点明虎子和清羽当时的年龄(尤其是虎子的年龄), 个人觉得稍不完满了一下。

装修时加入虎子唱歌,“啊朋友,再见。。”, 哈哈,加得真好,这里想问这一段加入的歌曲,是编剧指定的?还是CV录音时自己即兴的?如果是编剧加入的, 赞。

结尾两个受君的对话交叉时呼应,很赞。 (上面有朋友也指出了)
ED后面藏着的二期预告,台词选择也做到了句句点中要害,短小精悍。

四个主角CV:

北落师门,成熟厚实的攻音,非常喜欢, 对白/对话/唱歌,都觉得很对味儿,尤其是在改邪归正之后,被小老鼠的行为激发了少年般的叛逆之心,砸墙那段,忒赞。

无情游,说话颤颤巍巍,时不时受到惊吓仿佛眼里还有泪光的小老鼠,带点哭腔的颤音哽咽台词很有感染力。第一次听这部剧时还没有看过原著,小老鼠第一次出场,我已经准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原来这位才是主角。所以说无情游虽然是以年幼略小白的受君出现,但是主角的气场很强。

正经太郎&写诗这俩一起写了,以表达我对这部剧里只存在于回忆中的这对美好CP的喜爱之情。  
和前面那对成熟宠溺攻X需要保姆看护的弱小单纯受相比, 显然旗鼓相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这一对CP更吸引我的视线。
关键词,旗鼓相当。
太郎在这里,音色很清脆又亮,充满青葱岁月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感,而叛逆嚣张的同时又有着某种骨子里的善良,尤其是因为对方长的干净功课好,就生出讨厌这种情绪,非常逼真,  “倔强,叛逆,张狂,善良” 太郎的演绎还原里17岁的那个少年虎子。

而写诗,真是温润柔和动听的受音,一听就能脑补出那个面貌清秀的好青年,有理想/功课好却没能继续走求学之路,这是BL小说里常见的标准小受,性格上也许并不是多么独特和少见,然而这样的受君配上对感情的忠贞和性格上的执着,经常有屡试不爽的吸引力。
非常喜欢清羽这个角色,写诗的声音一亮,就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温柔感。
少年虎子和小警察清羽在一起,那种飞扬的青春年少气息仿佛在时间的碎缝中都无法压抑地散发出无邪而耀眼的光。
让人很想用永久型的镜框,定格这两个在一起的每一个场景,初次相见,买历史书,一万米都跑过, 送伞,天天接送。。。
(矜持ING这个新名字还不太适应,更喜欢写诗这名子,尤其和清羽很般配,请原谅继续沿用了老名字)

这里尤其要赞一下,剧组选用两个CV来演出年少时代的虎子和十二年后的成年虎子,我觉得很棒,如果没有看过原著,我个人会觉得十七八岁的主角和三十岁的主角完全可以用一个CV来演,但是,放在这部剧里,两个CV来完成同一个角色有了额外的好处, 除了北落师门不用费劲去伪装年少音色之外, 这样做的的一个副产品是,由于两套CV出演,使得回忆里的虎子和现代的虎子都保持了爱的忠诚。对于只用耳朵听声音来听剧的听众来说,在声音上维持了某种纯洁。
虽然知道他们是同一个人物,但是声音不同了,成长的阶段不同了,这种维系了某种爱情的纯洁的感知,十分微妙。


配角和龙套里,这几个印象颇深。
狼毛的监狱管教,这次狼毛不是罪犯是管教!
蓝调的老警察,语重心长又憨厚,而且真的感觉到是老到快退休了。
X杰的陈俊,处处挑衅。
夏天的味道的妈妈,直率。
南悠的玩伴。

后期营造的气氛很好。和故事很般配。
我很喜欢啊朋友再见那段的后期处理。
还有像虎子出狱后回到家,好像拉开窗户那个音效,有种改革洗面,扫去一切灰尘,重新开始的寓意。

未夕的小说里,不少都用主角的死亡将二人分离制造了BE结局,然而,象流逝/千里起解里,死亡都是结局的结局,而主线都是两个主角从始至终的爱恋。
所以虽然故事虐,  从故事的结构上说,他们并不是很虐。

这部《清岩清羽》虽然从开头就预示着它的HE气息,但是在我听剧的过程中,更喜爱的受君角色却从故事的一开始就被宣告了已逝的消息,并只能在攻君的回忆里出现,这于我来说,是这个故事从框架结构上非常虐的一件事。
即使有清岩出现,灵魂附体也好,重生也好,所有灵异和超现实的设置, 似乎都无法挽回这样被虐到的心情。

这部剧,听着很舒服。
看完原著,其实对后面很多情节有种遥远感,毕竟在现代剧里,我更喜欢有现实性的故事, 而这个小说有太多远离现实的元素。
尽管如此,希望后面的编剧仍然能赋予这个故事一些新奇的重装和组合,
听说二期更换了编剧,为后面的编剧GN加油,希望二期还能给我听剧的惊喜。

谢谢剧组。失去和寻找, “回忆与现实的碰撞”。 期待二期。

------------------------------------------------------

又及:

 

果然写太长,会忘记一些本来想写到的东西。
补充一下。
关于过敏药, 这个应该是作者的疏忽吧, 虎子家里长期配备过敏药,但是虎子在监狱呆了12年, 我感觉这过敏药早就过期了,居然敢用。听剧听到这时,我笑了。

关于太郎和北落师门同演一个角色,我居然在两个人的部分台词里听出了语气的微妙相似/相同之处,这一点非常巧合,仿佛给两个CV演出同一个角色的不同阶段的可信度上加了分。

总之,剧组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