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觉心体之理论

(2024-04-01 19:23:08)
标签:

丹田启动

健康

松腰

站桩

分类: 松腰系列
《中华心学沿革简述》
外求法;
辩证唯物论指出,真正的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已有的科学知识,都是以研究者的认知主体,研究与主体对立的外在事物得来的知识。这一过程,主体的认知能力的指向是向外的,是求知于外物的,我们把这种求得知识的方法称作外求法。内求法;
     传统文化中的心学,研究、认识的对象是心这个主体,是以心本具的认知能力认识心自体。这一认识过程,认知的指向不是发散于外而是回归自身,古人称此为“如珠发光,光还自照”,以达到对心的体、性、用的认识,这是有异于已知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我们称此为内求法。这是指对心认知的内求法。
在传统文化中研究人的生命活动也多以内求法,所以内求法就有了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内求,泛指认知能力指向自身的认知,此中有不同层次,如武术修炼对身形的体察,道家修炼对气的体认,儒家对情志的体察,佛家对心意的体认等,都属广义内求的范畴。
狭义的内求是单指对心的体、性、用的认知而言,它是最基本、最经典的内求。是心学认知的方法学、方法论的统合称谓。鉴于心自体是精爽之气,是有“相体”而无形体,有动之性而无动能的混元时空整体,没有普通事物的各种局部属性,人的感官对此特殊物态难以察知,必须通过心学的修炼以开启心体本具的异于常人的感官感知能力的特殊察识功能,近似于搞人体科学研究称述的“第六感官”,这种察识功能的内在感受难以言喻,似乎是各种感觉综合的内在感受。
顿悟;
       内求法的认知就其属性来说,是所谓的顿悟 认知,是认知“气”这类特殊物质顿时呈现出认知对象的整体本质特有的 体象,没有感性到理性,没有分析、综合、逻辑推理过程,这是由气的不 可分割的时空整体特性所决定的,要么不显现而察知不到它,要么全体暴 露无遗而突然全体显现,而且往往是在不经意的状态下显现。过去称此为 自显、自证、自知的过程,有如“大醉初醒”“迷而复觉”之感。
     2024年4月1日空蓝收录,扣扣公益群645126838欢迎光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03月2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