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站庄松腰养生的博客
站庄松腰养生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12
  • 关注人气:1,8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能动功]形神庄——第十节:回气归一转混元

(2011-10-03 18:58:48)
标签:

智能气功

形神庄

健康

分类: 理法圆融

一、姿势要求

()混元归一

  1.接上式,松开叉腰两手,转拇指向前,虎口向上,掌心内含,两掌相对,与肩等宽,向体前斜下方伸出,体前捧气上升,举至头顶前上方,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2.全身放松,松肩落肘,两臂由体左侧划弧下落。同时躯体也向左转动下蹲,身体尽量保持正直,臀不要后翘。蹲到合适程度,两臂也转到身体正前方。两手至膝前,松腕,手指向下。

  3.身体向右转动,肩、肘、腕要稍微上起,两手从体右侧向上划弧至头顶,如此可连转三圈。

  4.再以同样要求由右侧下落,左侧上升,连转三圈。两手臂回到头顶上方时,静置不动,做三次正鹤首(同第一节动作)

http://s13/middle/8f9ce93cgae62de8e1eec&690
()回气归一

  1.双手如抱球往下拉,如覆头顶。尔后两手掌根斜向里合,依掌根、掌、指的顺序边落边合(不要合拢)。尔后松肩,肘向两侧下落,带动掌、指斜向下拉、外开,至中指尖落至两耳上沿,掌指与小臂成一斜线。尔后两手沿原路线上升,先合后开,如x状,重复三次。

  2.接上式,两手向上拢气,如抱球向头顶贯入,松肩落肘,体前下落,由面至胸,转掌心向内,指尖相对。由胸至腹,转手指向下,沿两腿正面下落,掌心按于足面,手指按于足趾。

  3.两手下按,膝向前移,手心用意念透过足心,与地相接。尔后上提,臀部向上起,两膝微起,意念将地气收回体内,下按上提反复三次。

  4,两手稍起,微离足面,手心内含,两手在足面各向外转90度,手心相对,指尖向下,于两足外侧如捧气球,意想把地气从地里拔出,捧在手中。尔后两手经足面分开,手心对向两腿内侧,向上导引。经腹,转手心向内,指尖相对,升至与肩窝平,两手分开,以小指带动,转手心向前,立于肩前。

  5.右手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

  6.松腕,掌指向前放松,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左,以腰为轴,体向左转90度。手向左拢气至90度。

  7.拇指掐于中指中节正中 (中魁穴)。其余四指轻轻并拢,曲肘绕肩,继续向后拢气,同时身体转回至正前方。尔后,将手臂回归左胸前,中指点于左侧锁骨下缘中点之气户穴(乳头直上方)

  8.左手坐腕,向前推出,臂似直非直,重复右手动作。

  9.两大臂向前下方倾斜,与身体约成45度角,两小臂在胸前呈十字交叉状,尔后作三次呼吸,先吸后呼。吸气时中指点按气户穴,呼气时中指微放松,同时默念“(hong)”或“通(tong)”。初学者宜念“通”。

  10.松开掐诀手指,两小臂前推,与大臂成直角,两腕相接,转掌心向上,两腕转动至掌根相接,呈x形,尔后,两掌胸前合十。

  11.收式:两手于胸前,拇指对膻中穴,开合三次,两掌左右平开不超过两乳头。呈合十掌(掌心不接触)上升至拇指尖对鼻端,开合三次(左右平开不超过两颧骨)。合十掌(掌心不接触)上升至拇指第一指节对印堂,开合三次(两侧勿超过眉中)。合十掌(掌心不接触)上升至头顶,转掌指斜向后,拇指对囟门,开合三次(平开距离与印堂开合相同)。合十掌(掌心不接触)上升至头顶百会穴上方,距头顶10公分;开合三次(左右平开不超过青龙角)。尔后两掌相合上举,上拔,两手分开(见捧气贯顶法),转掌心向前,向两侧落下与肩平成一字,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上。然后两臂前合与肩等宽,掌臂微微内收,中指回照印堂穴。尔后两肘回抽,两掌指回缩至第六、七肋间,用中指端向大包穴贯气。再向后伸出,向两侧外展至体侧,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前,向体前拢气,贯入下丹田。两手重叠于肚脐前(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手离脐约一指宽),揉腹,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转九圈,由小到大;再按右、上、左、下的方向转九圈,由大变小(最大上不超过中脘,下不超过耻骨)。尔后两手敷于肚脐,静养片刻。然后两手分开,还原至体侧,,两眼慢慢睁开,恢复预备姿势。

http://s15/middle/8f9ce93cgae62dfdfa97e&690
二、动作要领

  混元归一是全身性动作,上肢、躯干、下肢都在做划弧转圈运动。关节要放松,动作要自然和谐,躯干、肢体转动时要浑然一体。因此躯干要随上肢的转动适当的配合以转体等动作。动作3中所转一圈复原,只是此动作结束时,方恢复动作1之原状。在其他几次转圈终了时,身体则辅以适当后仰,才能做到连续完整的动作。

  回气归一动作要注意连续性,衔接要自然,动势要圆活。手向胸前回收时,要有捞物、收物之意。

三、功用

  前述九节动作是对身体各部的分别锻炼,各有侧重,气血在经脉中的运动,以及在身体各部的流注也因之而异。本式动作周身各处同时运动,可使各部壅涌之气血得到平调,使之混然一体,故称混元归一。做三次鹤首可引动真气上至天门。

  在练功过程中,身体周围形成了一个气场,回气归一主要是将体外之气收归体内。如果说混元动作使全身各部气血混元归一,那么回气动作就是把体外与体内之气混元归一。前半节之鹤首是以形动引气上升,这半节默念“”或“通”字,是借音符发动气机使之上升。两者同中有异,且有粗细之不同也,其中奥妙,练后自能感触之。

  收式看似简单,然而该动作之奥妙难以笔述。尤其五个开合,必须精心体会,不但可以引动全身气机之开合,而且是“开天门”、“凝神入室”的关窍。练时要“外敬内静”、“心澄貌恭”、“如待贵人”、练之久久,妙意自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