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最佳景观奖”------昆明天湖岛球场设计轶事

标签:
昆明高尔夫球场设计景观奖 |
什么样的场地决定了什么样的高尔夫球场,一块场地内在的气质似乎已经决定了球场的风格。云南对于游客来说,处处有风景;对于高尔夫球场来说,那里的气候,那里的风光,独特的气质,无一不像未经雕饰的美女,是中国最适合建设球场的地方。
2003年第一次到天湖岛看场地的时候就有这种惊艳的感觉,这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都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当时还不叫“天湖岛”,这个名字还是后来我的一个老同事取的,名字很美但感觉不能全部反映这个地块的特质:这个场地很特别,是在一片崇山峻岭中的山顶高原,四周都是喀斯特地貌的高山,遍布石头,唯独这片场地平缓舒展,原来大部分是牧场和梯田。整个场地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原来叫“昆明市寻甸北大营高尔夫球场”,云南有很多叫“营”的地名,可能是和以前驻军或吴三桂有关系,这个名字好像更有天高云淡的气势。
http://s6/mw690/8f9a609agcecfe8b4e375&690
寻甸回族自治县当时是贫困县,离昆明市区最少也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北大营地块又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到达山顶需要走挺长的山路。在这个当时还算偏僻的地方建设高尔夫球场真需要一定的勇气。球场的老板潘总是一位高尔夫发烧友,一根七号铁可以打遍全场还是八十小几的成绩,是他对高尔夫的热爱和对这块场地的认可,才在这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动如此的大手笔。
场地内主要是松林,还有一小部分农田和荒地,地形和缓舒展,是天然的高尔夫球场用地。当时云南有严格的林业和环保政策,尤其对高尔夫这种敏感项目有严格的砍伐指标。对于A场18洞来说,只有区区30亩的砍伐指标,这对于占地上千亩的场地来说是很大的难题,只能尽量利用松林中的些许空地、荒地来布局球道。我们先后出过三轮方案,从最开始的只做十八洞到增加到三十六洞,再投资方决定做五十四洞,每次修改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摸到生态红线。在此同时,还要尽量降低造价和规避原村庄及农田。
http://s9/mw690/8f9a609agced001f1c4d8&690
http://s15/mw690/8f9a609agced008ac091e&690
场地内还有不少农田,这些田里长出的萝卜特别清甜,至今回味无穷。对于球场项目来说,基本农田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我在设计过程中也小心翼翼地避免用到农田的地域。当然这样对球场的造型和布局是有影响的,因为大部分的田地在比较平坦的区域,正是比较好做球道的地方。但值得庆幸的是,绝大部分的田地在精心设计下得以保留,也成为天湖岛一道独特的风景,带上了一丝人文的色彩。http://s15/mw690/8f9a609agced01b5d5f2e&690
http://s1/mw690/8f9a609agced01c41e810&690
http://s15/mw690/8f9a609agced02315a33e&690
http://s1/mw690/8f9a609agced02c505e20&690
天湖岛高尔夫球场A场在2010年度获得了“最佳景观奖”,可以说是被现场条件所逼出来的。一位设计名师说过:一个好球场不是做出来的,是被发现出来的。很幸运,天湖岛的天生丽质在苛刻的设计条件下被挖掘了出来,同时也是一个低成本的球场。
当然,这个项目在设计上还有很多瑕疵,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我也没有跟完全程,现在的球场和设计有一些差异和变化。对于设计者来说,球场设计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但始终不变的是对每块设计过的土地都会有种深深地眷恋。过去这些年,也做过不少球场设计,但始终没有遇到像天湖岛这样天然的场地,现在好的场地基本也被国外设计师垄断了。每次到云南,还是感觉那里处处有风景,到处有阳光,也许正是基于一种球场设计者对土地天生的迷恋。距离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快十年了,回头想想这些年我们国内设计师走过的路,似乎越来越难了,也许是怀着对高尔夫的热爱,才坚守到现在。
http://s3/mw690/8f9a609agced031f3fb02&690
http://s9/mw690/8f9a609agced034d71408&690
(作者简介:陈华茂,国内少数几个坚持以高尔夫球场设计为职业的设计师之一,深圳古森高尔夫球场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从业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