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学期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的探索计划

(2014-12-28 17:12:17)
标签:

育儿

第一学期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的探索计划

                                                                                      执笔人:谢丽萍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我们认为只有有序的系统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一直重视这类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 那些潜移默化性知识的教学,如经常被我们看轻的生活常识和日常行为。通过对新《纲要》精神的不断学习,我深深地领会到从个体发展及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学得后者的知识比获得系统性知识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那么,怎样开展生活课堂对孩子来说更有价值,如何开展孩子才会学得更自主,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良好进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鉴于此,我园从一日保教入手,在小班开展良好进餐行为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幼儿期可塑性大,学习的波动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二次活动就可以巩固的。因此,行为行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与练习的机会,方能生效。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以下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

    1、卫生进餐(饭前用香皂洗手、饭后漱口、擦脸,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认真清洗,保持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小碗中的饭菜)。

    3、礼貌进餐(不大声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品分类放到指定的盆中)三大板块,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包括亲情谈话、寓言故事、轻快的儿歌、情景表演、糖果激励等,采用集体教学,榜样示范,随机教育等手段,同时尽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明确要求: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

    一、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在午餐时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都亟待于我们在一日保教中不断的进行教育,期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1、因为现在每家每户孩子都少,加上老人的宠爱,使不少孩子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口外。

    2、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孩子们脑海里根本没有自己事情自己干的概念,午餐时桌面弄得很脏,饭菜吃的还没有撒的多,满地狼藉的现象屡见不鲜。

    3、有的幼儿在家需要大人端着碗跟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吃上一小时的事情比比皆是。在幼儿园不肯自己动手,等着老师、保育员来喂。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教学中的案例及其分析

    案例: (一)中午,在幼儿用餐前,我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重保持桌面干净,告诉幼儿将骨头,残渣等放入空碗中。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我等所有幼儿用完餐后,再将桌子擦干净。虽然其间我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无济于事,桌面上到处都是饭粒、菜汤、吃完的骨头盘中、桌上到处都有,地面也脏。

    案例:(二) 第二天中午,在幼儿用餐前,我在桌上放上包装精美的糖果,告诉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将骨头等放入空碗中,对表现好的宝贝老师就把糖果当奖品给他,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我只要发现有桌上脏了的,就过去将桌子轻轻擦干净,帮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我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在他额头上贴上武夷之星以此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榜样教育,幼儿已经基本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能自觉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幼儿能将骨头等残渣主动放入盘中,当有幼儿不小心将东西掉在桌上、地上时,能主动捡起放入盘中。整个班上的桌面、地面比起开校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呢?这有待于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不断的思索和探究。

    著名心理学家凯琳说过:假如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玻璃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破窗理论。

    在案例一中,我是等所有幼儿全部用完餐后,才将脏乱不堪的桌面擦干净。对于最初弄脏桌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予制止,桌面也没有及时给予清理。这无疑使弄脏桌子的幼儿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其他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觉得:反正桌面已经脏了,再弄脏点也没有关系,甚至还有个别调皮的小家伙有攀比的嫌疑,比赛谁弄得更脏。

    而在案例二中,我只要发现有桌子脏了,就马上过去将桌子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而且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措施。我随时擦桌子、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行为,在无声的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重保持桌面卫生。对弄脏桌面的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批评,而对爱清洁的孩子更是一种鼓舞和肯定。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动作也在无声的告诉幼儿:应该这样做才对。桌面始终保持干净的状态,当有幼儿不小心掉下东西时,也能自觉主动的捡干净,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通过以上实践,我认为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中,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整洁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幼儿园一日保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在环境创设时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暗示: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去做;在洗手的水龙头旁帖上节约用水的图片,幼儿就会知道洗手时水开小一点;在上下楼道口贴上小脚印,幼儿就知道上下楼梯要不推不挤,靠右行走。要及时为幼儿提供动作示范,针对幼儿年龄越小,对老师语言提示的理解力越差这中情况。我们必须反复用动作去示范,帮助幼儿理解,让幼儿明白该怎样做才是对的。老师到位的肢体语言示范,胜过多次的言语要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实践对我园今后一日保教活动中养成教育的构思。

    1.通过“争做乖宝宝”活动激发幼儿独立进餐不要家长和老师喂。

    2.在活动中我们用生动可爱的动物作为形象代言,提出的口号就是:“自己吃饭,不要喂,样样东西都爱吃。”每天小动物都会给小朋友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如:

    周一:看谁小手最干净。做个干净好宝贝

    周二:看谁坐得端又好。遵守纪律好宝宝

    周三:谁的碗中没剩饭。做个节约乖宝宝

    周四:谁的面前最干净,做过整洁小宝宝。

    周三:谁把碗勺放得好,就是模范乖宝宝。

    只要幼儿在午餐过程中有点滴的进步,我们就把他的照片贴到“宝宝表扬栏”,并且在每天的放学进行表扬,让孩子的家长也来关注他。帮助幼儿知道自己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并且争取做到最好。

    3.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调节午餐的气氛

    进食时的气氛对食欲的影响很大,愉快亲切的气氛才能增进幼儿的食欲,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餐前气氛的营造。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情况,我制定了三个辅助进餐的环节,分别是“我最爱的动画片”、“我最爱听的故事”、“我爱吃的饭菜”。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动画片。让孩子们边看动画,边有序的排队洗净小手,再回座位安静的等待开饭。

    在第二个环节中,开始时我们主要选择与吃饭有关的故事,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小鸡小鸭高高兴兴来吃饭》、《大灰狼做蛋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教育幼儿愉快吃饭、不挑食、爱惜粮食等。

    第三个环节“我爱吃的饭菜”,我们让幼儿说说今天吃的什么菜、说说菜的颜色、形状、闻闻菜的香味等,顺便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老师简单向幼儿介绍菜的营养价值,吃了有些什么好处等,以此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避免挑食现象,最后鼓励幼儿把今天的饭菜全部吃完。

    4.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

    我们利用游戏来支配幼儿的动作,来逐步养成幼儿的习惯。“办家家”是幼儿最喜爱玩的游戏,我们就利用“办家家”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并通过游戏《夹玻蛋》比赛,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拿小勺、端碗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此外利用情景表演《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等让幼儿懂得吃饭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逐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5.重视家园共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园密切配合。很多幼儿在家、园里的表现经常不一致,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但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现在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心中的 “小皇帝”,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其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为了使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我园首先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其次,各班建立了家园联系栏、家长园地,每周布置养成教育的要求,并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教育方法,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再感到茫然。

    再次,各班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养成教育,以便及时地配合。总之,我们采取了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亲子活动等形式,掌握家教特点,发挥家教优势,取得家长支持、配合和信任,使我们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