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同志说:“《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根基,中医的超前科学内秘全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重要的根基,中医的超前科学内秘全在《黄帝内经》中,其中根据阴阳学说引出的五行学说,是最难理解的学说,也是最重要的学说。现在尽管取象比类的说法很多,但是因为《内经》中没有交待阴阳、精气神的内幕,使五行学说如今还是处于唯象理论的状态,其内在微观机制一直是个谜。”
因而,中科院也早已把《黄帝内经》纳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这是古圣先贤遗留后世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科学系统,其经世致用价值无可估量,只是还没充分深入挖掘出来而已!樵夫虽不是中医,也无意为中医说话,因为现在大家对中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中医药和偏方以及养生的层面,这些并非黄帝内经的精髓,其精髓是自然科学原理以及生命科学真谛,至于治病救人的医术,那是不懂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教化而造成的结果,若人人悟得真谛,知之修炼调养,即可与道合真,与四时阴阳合序,与天地日月合明,延年益寿百病不侵,与上古真人无异也,这只是或许也许,历来修真得道成者寥寥无几,但对美容养颜和心身调理的功效,却是大有裨益的,多学点古文化,是气质、内涵以及境界的升华和修养!樵夫解经将近月余,获得关注和好评不断,字字真言,可平台仍因借鉴内容过多未允过原创,只有改换风格,不再引用原文字段,一气呵成直言精要,还望理解!凡认可樵夫说得合理有所收获的朋友,大可加个关注,以便为您分享更多经藏的精髓;不认可的朋友,也可提出批评,彼此参照借鉴,更有利于大家共同进步!
1,五脏为五行化育,与天气关联感应。
古时阴阳五行学说,并非易经八卦风水之限,而是出于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星)七星连珠这一罕见天文现象后的自然能量磁场运转,大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类皆在七星磁场能量运转的作用下而生育繁衍,据《太始天元册》记载,天有五气(丹天之气、黔天之气、苍天之气、素天之气、玄天之气)布化于星宿之间,樵夫认为此五气应在四时天气为寒暑燥湿风,应在人体五脏为喜怒哀思恐,所以人一起心动念,即与天气和星宿互相交感,顺则福运绵绵,逆则倒霉不断,应是暗能量原理之故。所以《阴符经》有云:天人合发,万化定基。说的就是人与自然宇宙息息统一,与万事万物都要和谐相处,如是风调雨顺,福运绵绵!故喜怒伤神,寒暑伤形,知之调和,谓之大顺。
2,东方属风能量磁场与人体肝感而遂通
星宿苍天之气为东方能量源,化生四时天气为风,风生木,木生春,春生青,青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类草木枝丫),筋生心(即木生火),木火通明,肝为源,故主目。风在天为玄,在人为德,在地为化(生化之始)。化生五味(化生草木,草木生食物,食物是酸甜苦辣咸),德生慧,玄生神。所以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皆是苍天之气在天地人三才间化育也,顺其生发为顺!
3,南方属火能量磁场与人体心感而遂通
星宿丹天之气为南方能量源,化生四时天气为火,类太阳,象征夏天,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自古南方天气炎热,是与丹天之气热能量感应之故,热能量为阳气,阴精不足则狂喜,需实肾气调和,静定肾气自足,心平气和,万顺之本!
4,中央属正能量磁场与人体脾感而遂通
星宿黔天之气为中央能量源,中央属中正之官,转运调和四方之能量磁场,所以属正能量,象征长夏,长夏生湿气(雨水多),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中央脾土调和四方能量,主安定,喜食清淡,则五味和,四气不伤得调也,修真得道之人和得四方之气,化成内丹,心身安泰,长生不老,所以中央能量宜和,所以中部地区物产丰富,以和为顺,与其他四方不同!
5,西方属燥能量磁场与人体肺感而遂通
星宿素天之气属西方能量源,天干物燥,生杀之气,象征秋天草木枯黄,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所以西部地区物少人稀,多荒凉,多沙漠,天气干燥,衣物不晒自干,燥气过重之故也,燥气需以湿气调和,清汤润肺,顺之则美容养颜神清气爽皮肤润泽光亮!
6,北方属水能量磁场与人体肾感而遂通
星宿玄天之气为北方能量源,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所以北部地区常天寒地冻,暴雪纷飞,与玄天之气交相感应之故也,水能量过盛,阴气十足,阳气枯竭,需储存养藏阳气,喜食温热食物进补,固本强元,静守养藏屯之库也,如冬至又如子时,修真炼道之人养藏修炼之机。
五行化育,生克乘侮,皆是自然宇宙暗能量时空感应使然,内藏系统自然科学原理与生命科学真谛,非科研技术可及,科研技术强在对有形物质的分解组合与研究,在无形自然能量的把握与应用上,仍只刚刚开始!物极必返,收获越多自然也就失去越大,我们在追求科学成果日新月异的同时,更应对自然宇宙心存敬畏,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说不准整个自然宇宙就是一个硕大的人体生命,人类若一味索取破坏了它的生理机能,病痛一来,或是咳嗽几声,就将吓得你魂飞魄散灰飞烟灭……如何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到现在城市的灯火通明,是现代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却日益显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人与万物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各自的气禀不同,导致人与物之间的差异,而天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因此需要人来“赞天地之化育”,人在这个过程中要顺应万物本性,“取之以时,用之以节”。我们要学会控制,控制放荡不羁的野蛮行为。我们处在文明的社会,对我们的亲人朋友如此,对大自然更应该如此。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就要适应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生态伦理道德之教育,用人类智慧与理性来约束、限制无限索取的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达到“与天地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总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认识,探索大自然,就要自觉地顺应自然发展之规律,只有这样,方能与这个地球的所有生物和谐相处,共赢共存方能不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