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高尔夫入门重心转移 |
分类: 看图学高尔夫 |
上周在华科打球的时候,同组有两位高手,虽然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但是有机会这样近距离地观察,还是让俺大饱眼福。他们的挥杆方式完全不同,却都能打出又急(zhi)又痒(yuan)的好球。不同的挥杆模式中,重心移动的方式显然也有所不同。但是,因为挥杆的基本原理相同,俺认为应该有可以归纳的共同之处。
俺选了动作特点区别比较明显的男女职业选手进行了对比。从下半身三角形和膝盖点的变化来看看重心移动。
因为画上线和节点,图片显得有些凌乱。大家可以重点看看“左膝和左胯”,“右膝和右胯”的变化,正是这样的节点变化带来了重心的移动。而上半身主要是转动,如果有移动完全是由于下半身的变化引起的。
从这些图片中,俺的体会有两点:一是要有确确实实的重心移动,这种重心移动是由于下半身的“主动”引起的;二是这种移动发生在双腿之间,必须是可以控制的,绝对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当然,外形的变化是可以通过练习模仿的,但是俺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功。就像太极拳也非常讲究重心移动,也是先要掌握形体上的重心转移,然后再练运用意念移动重心。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转摘如下:
“北派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庭先生的弟子王辉璞先生传授我拳架之初,教我如何运用意念移动重心:双脚等肩平站,设定各承重量为25kg属双重状态,然后形体微动或不动,将其中的一脚所承重量一两一斤地减少并移到另一脚上,使之一两一斤地增加,双脚左右轮流增减,重心沉稳均衡地转换。如此这般长久修炼,可达到不显外形而重心潜换的境界。另外,行功走架时还可以将重心的移动和内力的引领相结合形成意念导引,这是北派吴式太极拳独特的内功修炼法门。重心移动的外形动作愈小,太极拳的功夫就愈高。”
想要达到这种境界,俺赶脚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做到的。所以只能先练外形。接下来俺再用两节左右的篇幅,深入探讨一下挥杆各个阶段体会到的重心转移,和各种练习的方法。俺说过,这些只为自己提高训练效果而整理,不是让大家晓习的,希望各位根据自己的情况取舍,合则用,不合则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