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了,回到上海基本上天天在球场上冒高温、挥汗如雨、锄地不止。近期的挥杆出了点问题,总不能稳固自己击球的感觉。不过从成绩上看好像还很好,回来第一场球在青浦太阳岛新场在经历了各种状况后在最后一洞发球台一共加了9杆,最后一洞只有打鸟才能打出7字头(标准杆71),在逆风中用一号木接三号木勇敢的杀出一条血路,最后一个43码的切杆也完美的把小球放在洞口一码多的位置,本以为能再次完美的谢幕,但最后一推尽然转洞而出,我不怪球童看反线,只能说我在关键时刻还不够坚强。
周四美兰湖北森林温州商会球赛打了74杆获总杆冠军(因蓝tee维护基本都在白tee上打),这场球来自于一个好的策略,整场球一号木开球才三次,其他全部用三号木、小鸡腿和长铁开。特别在最后一洞短四杆洞,面对两侧树林,我采用4号铁开球接7铁把小球放上果岭两推保帕是一种球道上的成熟,而同组几个都没有打好。周五终于决定把心仪已久的EPON
tour-100的铁杆拿下,采用来福管6.0杆身,但做好后挥重和比计划的要多了一点,长铁在D2.5,中铁D3,短铁D3.5,比我计划的多了0.5,虽然数据看上去就多了那么一点,但整个挥杆感觉却不一样。周6在美兰湖蓝tee上打得狼狈不堪,当然主要是不大习惯打早球,对于一个凌晨2点才睡的人,6点起床去打球是一种残忍啊,并且还在北森林这样对于挥杆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球场。前9打了+12,还好后9恢复了一些感觉+4,88杆的成绩可能是近期算最差的一次,不过我会原谅自己的,哈哈。
周一和蔡兄及皮皮师妹打青太新场,挥杆依然不是很好不过利用多次中长推保帕,最后一场球无鸟收在77杆。周二和范、房两位大哥以及皮皮冒高温战昆太,我的挥杆再次回到谷底状态,和天气有关,但更多的是身体比较疲惫的原因。整场球感觉在球道上没打几次,不是长草就是沙坑,高温天气对体力和意志力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前9错失了几次3、4码的小鸟推并吞了3个博忌。后9推杆却仿佛突然开窍了,尽然2次长推抓鸟并且在一个5杆洞利用一切一推又抓一鸟,虽然也有2个博忌,但后9负1还是非常令人开心的。昨天在青太蔡兄差点打一杆进洞,而今天范兄有差点一杆进洞(该同志已经打过一次HIO,并且前几天和我在美兰湖差2公分就再次HIO了,估计快出事了,上次给的球也已经打光了,是该进了,呵呵),看来最近身边的一定会有人出大事了。
近期挥杆不佳的状态已经延续了1个多月了,但基本上还能保持一个较好的成绩让我对高尔夫又有了一些更深的想法。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在练习场看到**人练球,一看挥杆最多就是90来杆水平,但经常还写自己打7字头,一定是写手。说实话对于说这种话的人那一定最多90来杆水平,就算能打8字头那在对高尔夫理解的程度上也一定在初级阶段。
决定一场球的成绩除了气候和球场难度外主要取决于:挥杆技巧、短杆技巧(劈、切、推)、球场策略、救球能力以及心理状态。而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决定成绩的因素里面,挥杆可能占得比例还相对小。而就挥杆这个环节也不仅仅是全挥杆,虽然说全挥杆是高尔夫基础里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在更多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的反而是控制性挥杆。写到这里想起了老糊涂博文里面在老球场球童让他打飞50码滚50码的球,而今天我也有这样的事,皮皮师妹今天在距离果岭100码的地方实在打不动了,让我用她的女士7号铁帮她攻上果岭,我拿上她轻飘飘的7号铁,用一个半挥劈起,把球打到果岭前再滚动几十码上了果岭,这就是挥杆的一种感觉,而对于平时只知道进行全挥练习的人真的需要抽空去练习这种控制性挥杆。想起我曾经在练球前期与很多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曾经在练球的过程中下过苦功夫练习一些非常规挥杆,如:跪着、左脚站立右脚尖着地(或反之)、双脚并拢、金鸡独立、半蹲、身体正对目标、左右手单手挥杆、一行5球的连续击球、梅花状排列的连续击球、跨步击球、与水平面平行上杆击球、与地面垂直上杆击球、闭上眼睛击球、把球架得半人高击球、用一支杆打不同的距离、用不同的杆打同一个距离等等诸如此类的练习。想起当时我这样练球时往往会让很多人观看,有些人或许认为我这样是故意卖弄什么,但就是这样的练习才让我拥有了今天或许超过很多业余爱好者的救球能力,而这些练习对球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我至今仍然坚持认为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击球的感觉比挥杆动作本身重要得多,除非你现在还是10来岁的孩子,否则你最好别指望你的挥杆通过练习能和PGA选手媲美。特别对于大部分业余爱好者学球年龄都在30以上来说,还想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一种“完美挥杆”那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意愿而已,而实际是残酷的,那就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在你没练好“完美挥杆”以前,可能你就要接受挥杆一年不如一年的现实了。
当然我不是说挥杆不重要,挥杆是高尔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练习挥杆却是一个关键。在练习挥杆初期由专业人员指导,把大框架搭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来稳固好挥杆的感觉。其实我个人对于让业余爱好者去学习职业挥杆是抱着反对态度的,对于职业的挥杆可能会追求一种极致,把人体的一些潜能都要发挥出来以适应现代越来越长的球道。而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控制失误范围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很多人一生追求的或许也就是单差点,如果你一定要追求负差点那就只能保持沉默了,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也给不了建议了。对于业余来说,200-150码的距离稳定在左右30码的失误范围,150-100稳定20码的失误范围,100码内稳定10码的失误范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如果你能有这样的挥杆,而你的一号木距离不短于220码,那你就有了单差点的基础。你要做的就是把决定成绩的除了挥杆的其他环节做好而已。
短杆是一门大学问,其实我非常恨短杆,因为用到它的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上一杆失误了。然而我无法避免失误,因此我只能改恨为爱了。短杆具有魔力,它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如果我将来教我孩子打球,那我一定会从短杆开始,因为只有短杆才是陪伴你终生的技巧。对于短杆的打法有太多,而你越能多掌握就越增强得分能力。短杆经常会在各种复杂的地面和球位上进行运作,而不同的位置用什么方法去处理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没事拿几支杆去果岭附近玩吧,玩上几个月保证你对自己成绩的提高都不敢相信,练习短杆一个月对成绩的帮助或许大于练习一年的挥杆。近期上海再梅雨季节后,果岭附近泥泞一片,而我已经吃了好几次切青蛙跳的亏,这个时候我曾经练习的用中短铁切滚以及铁木杆的推切就非常有帮助,至少让我不会犯大错,你看这就是掌握多种方法的好处。
救球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你拥有了它,那你可以经常绝处逢生。比如今天我在昆山太阳岛一个440码的4杆洞逆风,一号木开球打到沙坑沿上,人在沙坑里,球在沙坑外,球比站位高20多公分。当时距离旗杆还有185码,这种球位我想很多人会选择先救到球道三上拼帕保博忌,而我就用铁木杆固定身体,把重心稳定在左侧,绝大部分利用手臂的力量挥杆,把小球送到果岭上旗杆右侧4码的地方,虽然鸟推停在洞口,但帕的结果可能已经出乎很多人之预料,这就是救球能力的神奇之处。再说说这次救球我的心里想法,当时我认为我会打出一记左曲球,但是果岭右侧是水左侧是安全的,旗杆在右侧,而我最后决定瞄准果岭中心进攻,那是因为如果打出左曲就在果岭左侧我保帕的概率很高,而如果左曲太大那就也应该在果岭左侧40码内,我有一定概率救帕并且能止损在博忌,如果没有打出左曲却打直了就在果岭中心,而这种球位打出右曲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有也不大会有一个打右曲还是会在果岭范围内,然而我最后打出了最不可能出现的右曲,不过右曲不大最后小球落在旗杆左侧,要说这个是想阐述我的一个观点就是救球一定要在你能力范围内确保安全为第一目的。救球能力对于我来说大部分是一种感觉,每次遇到的问题总会有所不同,我不可能在练习的时候把所有的情况都能模拟练习到,而随机应变就需要你有很好的球感。近期我好几场球都是一路在长草沙坑树林里奋斗着,但我还真的经常是狼狈不堪的过程却有昂首挺胸的结果。在练习场感觉不同的释放点对球路的影响,用铁杆去击打球的中部看看地滚球的效果,用球道木去敲球看看是什么结果,当你把这些乱七八糟异想天开的东西都练会,那你一定对救球有了很多方法。因为当你能让杆听你指挥的时候,你的球感一定不差了。
球道的策略有时候真的非常影响成绩,取舍之间需要大智慧。我个人的经验是在每一洞的发球台我基本上就确定自己本洞成绩,拼鹰保鸟或保帕为上还是控制博忌为最差结果。而如何制定你每个洞的策略主要根据你当天的状态,如果你状态正佳就可以打得进取些,如果状态不好就需要保守,有时候保证博忌也是一种胜利,比如在450多码的4杆洞你遇上大顶风还想拼两上就不在我能力范围内了,但两杆打到离开果岭50码内,再争取一切一推保帕却有不小的概率成功。要想成绩稳定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永远不要让球失误在不应该失误的地方,开球往安全一侧去是大部分时候的最佳选择,除非你的挥杆状态非常好才可以优先考虑把球放在哪一侧更好攻果岭。遇到左右都有障碍的宁可选择在更远的距离攻击果岭也不要去冒险远距离开球,很多时候用球道木甚至铁杆开球才是正确的选择,在发球台一定要记得理论上你有14支杆可以选择。攻击果岭时更多要考虑的是失误时希望在哪里,而不是打到旗杆哪一侧留下的推杆比较容易。策略的选择因时因地都有不同的选择,但总之所有的策略都是围绕着安全来做文章。打球就像开车越久越胆小。
心里状态很多时候左右了一场球,心里状态的变化往往是因为目标和实际的差距所引起的。我个人的经验是,任何时候你都要学会打自己的球,不要让别人影响自己,我们毕竟和职业的不同,职业是和所有人在比发挥,大家的水平都很接近因此要根据对手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而业余的大部分都是天上一场地下一场的,加上平时一起打球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场决胜负,因此打出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至于和对手的胜负那就要看对手的发挥了,如果大家都发挥正常就由差点决定。对于自己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心里杆数,记得黄药师给的留言,你如果下场时想打7字头那回来时往往8字头,而如果你计划就打8字头却往往能打出7字头。这句话是一种智慧,人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有平稳的成绩。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改变。
说句心里话,现在对写这些技术类文章缺乏热情,因为大部分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但有时候想想我自己打球的过程中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也在新浪博客里得到了不少的好方法,因此我也应该把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我虽然还达不到高手的境界,但对于打球三年多时间能稳定如今我想至少我可以给很多人一些好的建议,业余的玩法和职业的练法是不一样的。业余的高尔夫快乐第一,除了快乐当然成绩也很重要,但如果把成绩等同于刻苦的挥杆练习是要不得的。挥杆的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对于半路出家的如我这样的人,又想成绩能快速得到提高那么你更要多练的可能不是全挥。说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如果一个标on为零的人,每次果岭附近都是一上两推,成绩90杆人来说。要把标on率提高到9次以上我想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标on后如果都是两推那么他的成绩就变成81杆(实际上标on率上去后三推的可能也会增加)。而把果岭附近一切一推成功率练到50%可能需要的时间只要半年,而这样他的成绩也是81杆。而标on率到50%以后再往上就会非常难,而果岭附近一切一推成功率50%却只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指标。
业余和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的目标是打鸟,而业余的目标是保帕,目标不同意味着你的练习重点不同,职业需要把用铁杆把球送到洞口附近,因此他们必须要花大工夫在铁杆的精准度上。而业余的只要on上果岭就是好球,on不上的只要在果岭附近那还是好球,因为保帕就是一个我们非常高兴接受的结果,于是如何利用切推保帕才是我们的重点,至于挥杆那是需要时间堆积的,我曾经的挥杆练习不比任何人少,每天打1000颗以上的练习球那是家常便饭,以至于手腕都打出腱鞘炎,即使如此三年后我的挥杆仍然在我自己心一塌糊涂,如果你做不到在接下去的打球生活中保持几乎天天练习场练球,那你的挥杆就不可能稳定得想职业选手,因此把其他决定成绩的环节做好才是最明智的。
个人见解,只能作为参考,如果因此误导博友后果概不负责。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总是在长草里击球(摄影:皮皮)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个方法我下次一定也要学一下(摄影:皮皮)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热得快永垂不朽了(摄影:皮皮)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无论过程如何艰难,最终都应该是快乐的(摄影:球童)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新武器(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新武器(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 [转载]什么决定了高尔夫的成绩](//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新武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