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命系列45——不只是听力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认识生命系列 |
人们常说这样的歇后语:“聋子的耳朵——摆设”。事实上,即使是聋子的耳朵也不是摆设。耳朵的结构看似简单,一个耳廓,连着长长的曲折的耳道,其实越往里走,越是复杂,就像奇妙的迷宫。
我们能够看到的“耳朵”被称为外耳,对着我们的前方,是声音的采集部分。有些动物的外耳甚至可以调整方向,使声音的收集效率更高。当声音撞击到耳廓时,就会沿着耳道向里面传递。每个人有两个耳朵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防止一侧耳朵失聪,而且在头两侧的两只耳朵对于同一声源发来的声音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在耳朵里面的迷宫的尽头是一层半透明的膜,这张膜被撑得很紧,就像我们打鼓的“鼓面”一样,所以,称为“鼓膜”。跨过鼓膜再向里,就是中耳了。中耳有一个非常小的空间,称为“鼓室”。在这个小房间里有三块小骨头。与鼓膜连接的锤骨在有声音震动鼓膜时,会随着运动。“锤子”就会敲打与他另一端相连的“砧骨”,砧骨再把震动传递给与内耳相连的“蹬骨”,然后把声音传到到内耳。这几个小骨头我们就把他们叫做“听骨链”。声波通过耳廓进入外耳道,作用于鼓膜上,鼓膜把震动传给听骨链,再向内传入前庭窗,进入内耳,再向里走,有一个“螺旋体”样的结构,叫“耳蜗”。耳蜗是一个由大到小的连续的结构,可以理解为钢琴的琴弦,从长到短,也就是由低到高。外界传来的声波与某个位点的音高产生共鸣,并将震动转化为神经电位,通过听神经传入脑内。于是人就听见声音了。
http://s7/middle/8f5c60d9tc140f8fdb936&690 |
耳朵并不仅仅用来听声音,还能掌握我们人体的“平衡”。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我们是“站着”、“躺着”,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够判断出来我们没有倾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个装有液体的玻璃管来测量平面是否水平。我们人体要想知道自己的体位,也需要我们体内有一个平衡器。这个平衡器就在我们的耳朵里。在内耳里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三个半规管就相当于盛有水的玻璃管,因为三个相互垂直,就形成了我们的三维空间定位。在我们发生体位变化时,相互垂直的半规管就会有反应,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大脑综合后就会得出你目前体位情况的判断。如果这种调整位置的功能出现障碍,我们就可能出现无法判断水平面,而感到“天旋地转”,同时常常伴有耳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尼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