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真的很“难”,看病真的很“贵”。
当我面前站着一位来自“受灾地区”的“举目无亲”的病人家属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
病人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已经很明确了,是一种被称为“易栓症”的疑难疾病。病人在西安已经住进了第四军医大学的西京医院。然而,却因为“没有很好的治疗”被推荐到北京协和医院。病人抱着强烈的期望,抱着对协和医院的“信任”,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可是,下了火车,家属就感到了“难”。因为他们没有落脚的地方,因为没有亲属,没有钱,没有……。啥也没有。
去哪里?只有一个地方是对所有人开放的,而且费用也不高——医院的急诊科。来到急诊,抱着期望。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没有人能提供适当的治疗,没有人能支持费用。只是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元钱一元钱的耗费。
遇到了我。我对她说,你走错了。因为你完全可以住在西京医院,然后请全国相关的专家会诊,其难度降低,其费用降低。为什么这样?
因为医疗的趋高性,因为病人和家属的不了解,因为虚高的宣传。
疾病是客观的;人是自然的。我们哪个人能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医生、领导、专家有几个能活过百岁的?
“救死扶伤”本身就是误导。既然医生连自己都不能保证长命百岁,怎么可能让他人永生?我们应当正当的引导病人和家属,客观地对待生命,对待疾病,对待医学,对待医生。
医生的职责不是让病人永生,即使在烈火中。我认为医生的职责是:减轻痛苦,适当地延长生命(几天,几个月或更好的几年),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他就是一个好的,称职的医生。
希望那些病人、家属,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病人、家属,不要对所谓的大医院期望太高,不好认为来了北京、上海、广州,来了协和就可以解决生命或疾病的问题。科学就是科学。现在的通讯、交通已经使全球一体化。在西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在北京也解决不了。唯一能解决的是你心理的安慰,然而,你要付出的更大的代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