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凝固”的场景,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忆犹新:一个平车上躺着一个面色憔悴、疲惫不堪的女孩儿,平车右侧倚站着一个神情严肃的中年男子,平车左侧不远处站着一个安静,看起来很幼稚,但有点焦虑的男孩儿……。这个场景马上让我想到了病人的诊断。
故事是在数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正在查看急诊留观室的病人,本科的一位男护士进来找我。“王仲,一会儿能帮我看个病人吗?”“什么病人?”我问道。“一个呕吐的病人。”“一会儿我就过去。”……
二十分钟后,我来到了急诊治疗室,和这个护士一起来到病人面前。就看到了前面的一幕。
我详细地问了病人的病情:女孩儿,16岁,在一个餐厅做服务员。两天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并逐渐加重,今天早上呕吐物中出现“血丝”,上午来到协和医院。在消化科看了病后,医生考虑“呕吐待查”,准备第二天做胃镜检查,现在被安排到急诊科做术前准备。
我开始对孩子进行检查:腹部视诊没有异常;触诊全腹柔软,没有压痛;叩诊听诊也都没有阳性发现。我边翻看着她的病历,边问一些相关的信息:吃东西怎么样呀,大便是否正常呀,排尿如何呀,月经是否准呀。当我提到月经的时候,中年男人突然转过头来,急促的问我“大夫,有什么问题吗?”“什么问题?”我反问。
“如果是那个,我打死她。”他好像对我说,又好像是自言自语地说。
“没什么大问题。”其实,我心里已经知道,她有大麻烦了。在她的化验单中有一个是尿常规的,明确显示了有泌尿系感染。这个病,在未婚女孩子是不多的,而已婚者却很普遍。
我对中年男人说:“她就是有点泌尿系感染。这个病引起胃肠道反应是很常见的,消消炎,慢慢就好了。我觉得胃镜可以先不做,观察观察。”
“她妈妈哪?”我顺便问。
“唉,去世了。我这一个人带着她……”
“哦,真对不起。我们下去开点药吧”
我和护士带着他来到了诊室,和值班医生交代了病人泌尿系感染的情况,安排了医生给她开药,又寒暄了两句,我就离开了。
离开他们后,我快速地回到了病人床边,问她:“你月经准吗?”
“还行吧。”
“多长时间一次?”
“一个月。”
“上次是什么时候?”
“我记得不太清楚了。”
“这很重要,你必须想起来。那个男孩子是你什么人?”
“我同事。”
“多大了?”
“十九啦。”
“想起来了吗?”
“大概有50天没来了。”
诊断清楚了。我快速地告诉了她我的判断,建议她们到妇产科就诊,第二天的胃镜就不要做了。回过来,我找到我们科的护士,向他说明了情况。
……
护士告诉我,男孩子第二天带着女孩儿去一家军队医院做了人工流产,终于瞒过了那个警惕而严厉的父亲。
这样做对不对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说我们有时候不是靠理性来作出诊断的。这个病人的诊断,完全是我到达现场的第一感觉告诉我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