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为什么你回家能看电视,而我不能看?”“少年儿童保护法说你以后不能打我了”……,你的孩子这样对你说过吗?你怎么回答的?
你的孩子有没有和你讨价还价?你的孩子有没有正告你应该这样或不应该那样?你是怎么回答的,是不是既能满足你作为家长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下面再告诉大家两个小故事。
小学一年级:通过时间能知道孩子在干什么。
自打儿子上了小学,把他接回家的第一件事永远是督促他完成作业。但我从来不会在他旁边看着,更不会关心他写作业的时间以及作业的对错。因为这不应该是我的事,是他和过老师的事。但多数家长不这样认为,他们很辛苦地守候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帮助他们“做好”作业。奶奶就常常端坐在正在写作业的孩子身边,时不时地还“指导”一下,以免孩子得一个低分或者“被找家长”。
我的脸皮足够厚,老师的话我都认真地听着,但从来“不往心里去”。回来我会像鹦鹉一样如实“转达”给儿子。如果有签字单,我也会把它交给儿子,请他“代言”。因此,我常常因为“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而收到各方的职责。
我的脸皮还是足够厚,尽管他们职责我,我还是“不管”,甚至不让他们管孩子的学习。
我对守在儿子身边的奶奶说:“你出去,别‘打扰’他学习。”
奶奶不平地说:“我打扰他?你看你儿子多不自觉,边写边玩儿,这么长时间就写了那么一点儿。”
我说:“你在那儿他就好好写了吗?”
“至少可以好点儿吧。”
我相信会“好点儿”,但这不是真的好了,而是你“替”他好了,或者用现在的话他“被好”了。
我还是坚持让奶奶离开他的孙子,让他“随心所欲”。奶奶不情愿地走出来,坐在餐桌前,选择了一个能够看到里面的角度,说:“把门开着。”
我说,“关上门。”奶奶又不高兴了,瞪了我一眼后,把头转了过去。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疲惫”地从屋里出来。
我问他:“写完了?”
“嗯。”
“都写完了?”
“都完了。”
“拿给我看看”我说。
他拿来两个作业本,一个算数,一个语文。我让他把今天做的所有作业指给我看,并确认是今天做的全部作业。然后,我再让他拿两张白纸和一支笔,我按照他们的作业重新做了一遍。十分钟后我“完成了作业”。我问他,“我十分钟写完的作业,你为什么写两个小时。”“我写的慢。”“好,你小,写字慢,不会算。所有这些都算上,再给你三倍的时间,你也应该在四十分钟写完呀。剩下的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你干嘛了?或者,我去问问你们同学,他们多长时间写完这些作业?”儿子无语。
我接着说:“你什么都能欺骗,但你欺骗不了时间。”
从此以后,儿子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尽管他还会玩儿,还不情愿,但毕竟懂得了我们是可以通过计算时间来确定他的“效率”的。
小学一年级:我能替代你吗?
他回到家依然写作业。我回到家依然干我的事。有时,习惯性地打开电视看一会儿。
有一天,儿子突然从写作业的屋子出来,认真地问我:“爸爸,为什么你下班儿就可以看电视,我回来就得写作业?”
我故作惊讶地说:“唉,你这个问题提得不错。为什么呀?要不,咱俩换一下吧,我替你写作业,你替我看电视。”
“好呀”他高兴的都快蹦起来了,“咱俩换。”
我进了他写作业的屋子,关上门。想象得出来他看电视有多高兴,多得意。坐了几分钟,我从屋里走出来,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他说:“对了,我忘了一件事,咱俩以后就这样换吧。明天你替我上班,我替你上学。”
“那不行。”
“为什么?”
“我上不了。我没长大”
“哦,那就是说你干的事我能干,我干的事你干不了?”
“……”
“那你就不能替看电视,还是应该写作业。”
他默默地进屋了。
哈哈……,我心里这个得意:赢了。
二年级:要求维权
另一个小故事在儿子二年级。学习“少年儿童保护法”的他回来对我说:“爸爸,你以后不能打我了,打我犯法,‘少年儿童保护法’说了。”
“是吗,是这么说的吗?”
“老师这么说的。”
“哦,你们老师说没说杀人犯法吗?”
“当然犯法。”
“哦,那咋还有人被枪毙呀?枪毙人是不是杀人?”
“是,……”
“为什么?”
“他们犯罪了呗。”
“所以呀,因为他犯法在先,然后受到的惩罚。你不犯错误我打过你吗?”
“没有……”
“这不就是啦,你别犯错误,我也别打你。”
和孩子斗智斗勇真的既是费神、又享受的事情,能提高家长的应变能力。哈哈……俺又赢了一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