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协和急诊故事12-陷阱

(2012-01-07 21:52: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协和急诊故事

    从早上上班就忙活这几个病人,现在已经是下午两点了,有的医生、护士还没有吃饭。我们的成绩是抢救室两个重病人终于平稳了,医生护士稍微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的协和医院急诊抢救室有七张床位,分布在三个独立的房间中。为了观察到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医生、护士不得不“周游列国”,每隔一会儿就派一个“使臣”巡视一圈。

    3床是两个最重的病人之一。她来自河北农村,几年前发现扩张性心肌病,虽然经过很多医院的诊治,病魔还是慢慢侵袭她有限的心脏肌肉,使本来应当富有“弹性”的心肌逐渐变成瘫软无力的“橡皮糖”,以至于病人出现了顽固的心衰。

    “心衰”其实不是一个“疾病”,应当是一个综合征,是每一个临床医生都学习过的一个病症。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对于病人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心衰的病人会出现喘憋、不能平卧、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脏像要蹦出来”,严重的病人有一种“频死感”,也就是说,病人感觉到自己“要死了。

    这个病人就是因为这样一个情况,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来到了协和医院急诊科。尽管我们分析得很透彻,但事实上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但是他们到了协和,好像走到了顶点,带着期望,从他们的眼神我们看出了对协和医院,对协和医院医生的信任。病人家属叙述,为了给家人看“好”病,家里变卖了几乎所有能变卖的东西,现在家里可以用“徒有四壁”来形容了。我们心理感觉很不是滋味,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再怎样做,也不可能把她的心脏状况逆转:尽力吧!

    我们给病人安排在一个相对通风的地方,给病人吸上氧气,输液、利尿、强心......, 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病人终于感觉“好些”了。病人和家属对医生护士感激涕零,不断地说谢谢,甚至还买来了鲜花(药知道他们的经济状况,买一束几十元钱的鲜花需要什么样的决心)。患者对医生的态度也是“传染”的,此时的抢救室医患关系融洽到了极点。

    我们可以安排医生、护士换班去吃点东西了......

    就在这个时候,留观医生急冲冲第送进来一个病人。这是一个在医院长期留观的病人,患的病叫“OSAS”(打呼噜病,在睡觉时出现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停止)、呼吸衰竭。这个病人太特殊了,极度肥胖,体重有260斤,无法在床上躺着,只能在椅子上坐着,只要你不和他说话,他就会睡着。他张着嘴,闭着眼睛“捯气”,长时间的呼吸停止让在场的医生护士感觉好像自己在窒息,恨不能替他把这口气喘出来。护士马上叫回匆匆就餐的医生。

    就在医生给病人进行检查的时候,抢救室的门被撞开了,冲进来一个中年妇女。这个妇女很特殊,穿着红色的风衣,戴着墨镜,戴着手套,最特殊的是她脚上穿着皮鞋,而皮鞋外面套着塑料口袋。这位大姐不仅“干净”、干练而且非常“自信”而且“有魄力”。

    她闯进抢救室,立即“指挥”医生进行抢救:你们应该这样,你们应该那样。“怎么能给病人输盐水?应当输糖,他现在可能低血糖了......;你们应当给他用‘兴奋剂’,让他醒过来.....我们没有理会她,照例做着我们的工作。看到我们对她的要求没有在意,她大声说道:“他是黄××的亲属,你们无论如何要全力抢救。我认识你们主任,把你们最好的医生叫来。”

    融洽的场面瞬间把打破了,两个病人家属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们。我明白他们的目光后面的含义:“难道你们没有对我们的病人进行‘全力抢救’?难道你们不是‘最好的医生’?”

    我也突然感觉到一种自责、压力——就因为他是黄××的亲属医生才尽力吗?为什么对他要找“最好”的医生?谁是最好的医生?难道普通市民,普通农民,我们就不该尽力吗?普通病人我们就可以不找“最好”的医生帮助解决问题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任何回答,任何的行为都可能引起其他病人的误解。这位大姐给我们挖了一个极深的陷阱,而且在里面还安插了竹签。

    医生的医德常常被“关系户”破坏,他们要求看门诊“加塞”,手术“关照”,抢救“ 特殊”。这种关系正是考验医生医德的试金石:医生面对病人是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寒,不关你事高管还是平民,不管你是有关系还是没关系。但是,有些“关系户”的一句话,就会我们扔到井底下,就会破坏本应融洽的医患关系。

    我不能不给黄×ד面子”,但我也绝对不允许医德被诽谤和破坏。于是,我对那位大姐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的,不是因为他是黄老的亲属,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们的病人。另外,我们上班的医生都是最棒的,我们对所有病人都会全力以赴。你看看里面的病人,她是从河北来的,不认识任何人,我们对他们怎么样?我们的医生怎么样?”3床的病人家属频频点头,说,“大夫们可好了。”

    我相信我的回答不会让这位大姐满意,因为她需要的是她的“面子”,但毕竟我们和其他病人、家属之间的气氛缓和了,我们重新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中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家,没有“关系户”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医疗工作中,关系户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你可以为关系户提供某些方便,比如,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他看病,可以把他请到你的办公室看病,但绝对不能侵害其他病人的利益(如看病加塞),更不是在医疗行为和医疗技术上出现差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