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上的“你”和现实中的“我”

(2011-12-28 14:03: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类

   99年在美国就已经在网络上“疯狂”了,只是当时没有“围脖”,不是“QQ”,而是ICQ/OICQ。

   当时,白天上班工作,晚上无聊,就在网上消磨时光。开始还是很正经的,使用真实姓名、真实地址,真实的没法再真实,结果遭到网友的善意“批判”——网络上哪有真的?于是,我的网名从王仲变成了“阿里”,地址从美国洛杉矶…变成了“你找不到的地方”,言语从交流信息建设变成了“斗智斗勇”——说白了就是“逗闷子”。

   “一个80岁的老头,可以变成18岁的小姑娘”,这就是当时大家对网络、虚拟给出来的评价。

   今天怎么样,网络发展的更加疯狂,甚至到了“现实与虚拟交互”的地步。现实中的“我”在虚拟中变成“你”,而全然不用再遮掩。真实的一切让你知道是我,我也知道是你,甚至他(她)也知道是你或我。但是,行为、语言好像变成别人,肆无忌惮、毫不隐讳。然而,当我们用虚拟发泄、“坦白”自己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虚拟在改变着我们自己。本来我们应该掩饰的,公开了;本来我们应该收敛的,纵容了。接下来就是行为的真正改变。这种改变让我们不可思议,而且在社会中放大。似乎我们在回归(有人这样说),我们的进化已经达到了顶点,文明进步也达到了顶峰。我们的语言已经不用再“咬文嚼字”,不再用“反复推敲”。僧太过愚钝,“推”和“敲”完全没有必要探讨,只要能进去,“砸”都可以。

   “盥洗室”、“卫生间”不用了,因为我们使用“拉屎”这样的原始词句。情歌太过绵长,不如我们直接来个“亲”吧,赤裸裸地奔着“下三路”去。这种自然的“回归”让很多人兴奋不已。

   这就是虚拟中的你吗?然而,你有没有发现,“泥玛”、“NND”、“2B”这样的词在影响着现实中的“我”。

     这种影响既有对你自认行为的暗示,更重要是那些本来认可你的人在慢慢的改变对你的认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