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能看见成功,看不见失败

(2011-12-04 22:5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临床心得

    之所以现在医患矛盾重重,除了我们常常探讨的医疗体制、医生素质、医患沟通之外,还与医学本身的很多特性有关。其中的一个特性就是“病人能看见我们的失败,而我们只能看见自己的成功”。

   这听起来有点拗口的话,需要仔细琢磨。

   作为医生都是希望成功的,我们也的的确确有过无数次的成功。以一个医生每天看十个病人,每周出3次门诊,25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来计算,他看过的病人数是:10个病人×3天×4周×12月×(60-25)年=50400个。而事实上,他看过的病人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他成功多少次哪?就算95%的成功率(也远远高于此)至少也有将近五万人(47880人)以上的成功。我们自己记住了(或认可了)这五万次的成功,而被成功救治病人认为这是正常的,应该的,因为你就是治病救人的人,所以他们不用记住或提起你的成功。而另外400次失败的病人或家属以及媒体记住了医生的失败,也因为你是治病救人的人,而你却让他们“蒙受”了损失和痛苦。

   医生对自己工作的统计是群体的,是数字的概念;而病人对自己健康的统计是个体的,是鲜活的生命。所以,两者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矛盾产生了。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医生只能看见自己的成功在于:当有病人向你“求医问药”时,他一定会表现的非常虔诚。如果你的“妙手”真能使其“回春”,他会来感谢你,甚至介绍其他的病人前来就医。于是,你知道了自己的成功。反之,如果经过多次努力你没有做到“药到病除”,病人将选择其他“更高明”的医生就诊。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不会再回来通知你“没有看好病”的事实,但他已经从你的视线里消失了。你怎么考虑这个病人?也许你根本没有在意了,也许你认为病人已经好了,也许……,但通常你不会认为病人去找其他医生了,你忽视了自己的失败。

    所以说,我们要时刻牢记一点,这就是我们随时都可能会失败的,不能太自大、自负了。

   张孝骞大师也曾经告诫我们,行医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也是对我们最好的警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