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实录
(2012-12-17 14:11:22)| 分类: 论文案例 | 
 
 
开课:同学们,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单名一个娟字,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前一段时间,我们学过古诗词三首,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呢?
 
 
 
 
 
 
 
 
1、(如果生不会,提醒词中词人用一个字表达了他此时此刻的情感。(生:愁)
2、在词中,哪些句子看出他的愁?
生交流
3、“而今是什么时候?(四十二岁)猜猜词人愁什么?
 
4、四十二岁的辛弃疾,到底识尽了那些愁?(板书:识尽)让我们走进辛弃疾,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点击课件,了解这些,你知道他为何而愁吗?
 
设想1:他为国家担忧
师:是呀,他是为国家的命运担忧,(板书:国)他也想向岳飞那样征战沙场,笑谈可饮匈奴血。可是,他却壮志难酬,他怎能不愁呀!一起读“而今识尽愁滋味
设想2:谈到国破家亡
师:国破家(板书:家)亡,山河岌岌可危,风雨飘摇,辛弃疾的心中流淌着焦虑,充满着期待。他多么希望朝廷能力挽狂澜,重整河山,可权贵们在干什么?(点击课件)这是南宋诗人林升的描述,他怎能不悲愤郁闷。再读“而今识尽愁滋味”
设想3:讲百姓
师:看着金兵的铁骑横行在中原大地上,看着同胞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点击课件)这就是生活在南宋的子民。辛弃疾的心中充满着对人民,对民族的担心和忧愁,(板书:民)一心想着国家,一心想到人民的辛弃疾,他怎能不愁。再读“而今识尽愁滋味”
过渡:词人李煜将自己的哀愁托付给了一江春水,诗人李白将自己的痛楚化在一杯杯的美酒当中,同学们,辛弃疾的可以将着满腹的哀愁向谁说呢?
问生1:朋友?师:能吗?朋友只能理解,能帮他实现抱负吗?
问生2:皇上。师:能说吗?力主求和,软弱无能的皇上又能做什么?
问生3:妻儿。师:妻子不问国事,孩子年幼,能帮他吗?
4、同学们,辛弃疾的愁无人说,无处说,所以他只能出示“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5、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报国无门的辛弃疾,面对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面对着一群昏庸无能的官员,他想说又不能说,只能说一句“却到天凉好个秋”谁知道辛弃疾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愁苦埋在心间,却只能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指名读。师:他是在自我安慰呀!
6、 
7、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仍满怀报国之志的辛弃疾,一身本领却未能得以施展,心中的那团郁结不平之气,怎么也化解不开。表现在词里的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词,读出少年的不识愁,而今的识尽愁!全班齐读。
过渡: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辛弃疾一腔忠情只为词,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山水田园风光,一面心灵深处不停涌起波澜,时而为现实的无情而愤怒,时而又强自安慰,来,我们来看看他的几首词。(出示课件讲解)
小结:一生为国愁,为民愁的辛弃疾只能将他的愁绪写在词中,被称为爱国词人。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