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022
今天是阴历三月初三。三月三也是个农历古节,称上巳节。
查百度得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还有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另外还有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桃花节等别称。
说起来比较浪漫。源于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关于“中国的情人节”说法,不仅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而且,上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也有男女相会,表达爱慕之情。
可惜的是,自宋朝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竟至荡然无存。
我们这代人从幼儿园升至小学后,每每在清明节欲近之时,就在同学间流行起儿歌:三月三,上孤山。跑咯跑,瘫咯瘫。前山不走走后山,茅草根子戳屁眼……并盼望着老师宣布哪一天能去孤山祭扫烈士墓兼春游。
从靖江城步行去孤山有十余里路,作为小学低年级儿童,细胳膊细腿的,一口气走那么远,却没人叹苦叫累,个个意气风发,一路高歌猛进。那沿路的风景,途中的嬉闹,爬山的勇猛,在山顶四下眺望的豪情,及归途中吹着泥狗子,此起彼伏的或尖锐、或清亮、或悠远的音符,在柳绿、桃红、麦青、菜花黄的广袤乡间田野回荡。至今想来,仍觉心旷神怡。
三月三上孤山,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及参加工作后,除在学校当教师时,仍带学生步行去孤山,后来进了机关,则是骑自行车去了。
一直以为三月三只与踏青和清明节有关,竟不知什么上巳节等。及至昨天,心中还盘算着,因疫情羁留南京,今年不能回去扫墓,也不能嗅闻到家乡春天的气息了。却见小区微信群中有一位“美邻”发布一条信息,说是明天三月三了,在下面小广场留有荠菜花,欢迎大家去领取。荠菜,即靖江人称为野菜之一种。我觉得奇怪,这日子与荠菜花有甚关系?
不懂就找“度娘”。于是上百度一查,原来有些地区的风俗,三月三那天用荠菜煮鸡蛋,据说吃了后不仅能治头疼脑热,而且一年还会少病少灾。亦有谚语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这到使我又长了一个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