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2022-05-10 14:42:24)
标签:

杭锦旗

吉尔格朗图

巴拉亥

呼和木独

沙巴浪

标签:杭锦旗 吉尔格朗图 巴拉亥 呼和木独 沙巴浪        

 大漠轶事   (连载之一)         

  我参加工作的实际时间应该是在1949年的夏秋之际建国前夕。那时绥远省(内蒙古自治区前身)已经宣布起义,杭锦旗的地方政权也随之起义了。因为我那时正好没事做又还认识几个字,就在当地起义的正副保长以及共产党派来的工作团那里做文书工作。这时正是四九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之前,这应该算做我参加工作的时间,但因为是刚解放,制度极不健全,没有及时办理正规的组织手续。等到后来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时,能证明当年事情的老同志都已去世了,难以找到见证人,所以也不能补办手续了,致使退休待遇受到了影响。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当时帮共产党办事根本就没有想过以后要得到什么,比起同时代那些为了国家和党的事业受尽委屈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来说,退休待遇的一点差别根本算不了什么,知足常乐是正道!
    即便从1950年参加工作算起至1965年调离,也在杭锦旗整整工作了十五个年头了。
    我是从事公安刑侦技术和侦破工作的,对快速交通要求很高,因为能否及时赶到案发或事故现场,对查清案件和事故原因很重要。赶往现场的速度越快时间越短,现场被破坏或消失的可能性就越小些,勘察时得到的证据和线索也就多些。杭锦旗的地理特点是梁峁沟渠多,沙漠荒原多,人烟稀少,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恶劣。那时交通非常落后,出行特别困难。
    杭锦旗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全旗面积大,将近两万平方公里,境内有两大沙漠,一是全国第六大沙漠的库布齐沙漠,横亘于黄河南岸的梁外台地上。另一大沙漠是南面的毛乌素沙漠(或有称沙地的)。几字形的黄河东岸和南岸的沿河地区由西到东设有建设、呼和木独、巴拉亥、改改召、吉日嘎朗图、什拉召、独贵塔拉、杭锦淖等八个乡和苏木(蒙语乡的意思)。        
那时,要去沿河地区出案发现场,需要骑马绕过库布齐大沙漠。以沿河中段的吉乡(吉日嘎朗图乡的简称)为例,从旗政府所在地的锡尼镇起身,走西线绕行要经过巴音恩格尔、巴拉亥到吉乡近四百里路要走五天。走东线绕图格利(图古日格)、杭锦淖、独乡(独贵塔拉乡简称)到吉乡也要四天才能到达,实际上锡尼镇到吉乡的直线距离也就不到三百里路。当然也可以乘坐班车(那时的班车就是大敞车,还是不定期发车的。)先绕道包头,然后再转乘火车从巴彦淖尔盟境内的对应车站下车,再到渡口过黄河,然后才能到达沿河各乡镇公社。这条线路最远的行程要有上千里,最顺利的情况下也要三天左右,遇到特殊情况也是可以考虑的,我就曾经走过这条线路的一大部分,那是后话了。

  一直到六十年代初,杭锦旗境内的黄河上仅有西边的一座三盛公大桥。如果遇上每年的开河结河两次流凌期,还得到东胜乘坐一种叫做“安2型”的小型农用飞机到包头,然后再转乘其它交通工具。

  我曾经多次穿越过库布齐沙漠。横跨沙漠的最宽处近百里,多数宽度在四五十华里,最窄处是从图格利到杭锦淖,也有二三十华里。在东胜公安局工作时为调查辛三满案件,从西线的代庆召穿越张家庙大沙到了呼和木独。走中线是在侦破单增喇嘛死因案(上述两案详见此前发表的博文及﹤我从大漠走来﹥一书)时从神纳格庙(即兴纳格庙)穿田肯巴浪大沙到改改召走的。至于东线的从盐海子穿沙到什拉召以及从图格利穿沙到杭锦淖也都走过。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库布齐沙漠(图格利段) 银师 摄于2013.08.14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库布齐沙漠(图格利段)  银师 摄于2013.08.14            库布齐沙漠最难走和最危险的路段就是田肯巴浪大沙了,其宽度将近百里,没有走沙路经验和常识的人穿越这段沙漠是很危险的。大沙漠有死亡之海之称,库布齐沙漠中除了有几处面积很小的柴登滩(蒙语湿地之意)和沙圪卜(小土坑子)中长几苗沙芦苇外,全是明沙,几乎没有任何其它植物和生命。在杭锦旗的南面是毛乌素沙漠的北缘,两大沙漠之间的主要植被是沙蒿和柠条之类的灌木,但也裸露着不少沙地,路很难走。我在杭锦旗工作时走过几次这些沙漠的沙路,现将其中的几次叙述如下。

  一次是我和旗武装部的白清山同志,还有旗农牧局的会计和辅导员等另外两名同志一起骑马相跟着去独贵特拉办事。走东线当天住到了图格利苏木。第二天天气很冷,那几位同志都是蒙古族,出发时他们几个到供销社每人买了一瓶二锅头白酒,因我不喜欢喝酒就没买。当我们走到杭锦淖大沙准备翻沙(方言穿越之意)时,他们三人打开酒瓶子开始喝酒,旗农牧局的那两位还给马的鼻子上也喷上了酒。就这样边走边喝,等酒喝完了已经进入沙漠中一片长着沙蒿的沙巴浪(蒙语大片沙丘之意),这三个同志也差不多喝醉了,其中一位同志扔空酒瓶子把几匹马都给惊了(方言受惊吓跳起来之意),因为这三个人都有点醉了就都从马背上跌下来了,马也跑掉了。我骑的那匹马虽然也受惊跳了起来,但因为我没喝酒就将惊马控制住了,也没跌下来。过了一会儿等脱缰的惊马平静下来后,他们就骑上我这匹马去往回追,这时武装部的白清山趁着醉意掏出手qiang就要往死打惊马,我赶紧制止了,这个时候我还得照顾这几个醉汉。追回了惊马后发现有一匹马的马鞍子已经摔打碎了,一个马镫也丢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太阳也快落了,只好把摔打坏的马鞍子捆绑起来,几个人拉上马走出了大沙漠。当我们赶到独贵特拉公社时已是快半夜了,算是有惊无险的一趟出门吧。
    还有一次是我和蒙族同事叫铁木尔巴图的去什拉召出差,两人骑马从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起身先走到巴音乌素的沙拉格尔(地名),在村子里找了个车马大店住下了。这个村子的多数住户是从山西保德县迁移来的,所以也有人把这个村子叫做“保德村”。保德人都是来这个地方掏根子(当地俗称甘草为“根子”,这地方是著名的草药“梁外甘草”的产地。)的,有的干脆就全家迁来长住了。他们以掏根子为业,形成了这么一个特殊的村落。我俩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起身后走到下午到了一户牧民家里。当地的蒙古族牧民都很好客,很热情地用奶茶炒米招待我俩吃喝了一顿。因为估计到接下来的路途上可能找不到有人家的地方住,就将牧民家已经晾干的羊肚子用水泡软,再往里面灌上一袋子酸奶子,又拿上些炒米当干粮了。那天赶天黑走到了什拉召大沙的南面,因为怕晚上进沙漠迷路有危险,所以两人就找到一片可以放马的柴登滩(湿地)好草地,将行李卸下,把马子绊(一般是用皮革制作的限制马腿活动的一种索具)在草滩上,打算就在沙梁上打燎盘(方言,可能是在野外席地而睡之意)睡觉了。夏天的沙漠因为白天晒了一天,到晚上把表层沙子刨开后下面的沙子还是滚烫的,我们把行李铺好,又用茶缸子将炒米酸奶子泡上吃了一顿,然后就睡下了。那时这一带还很原始,有多种高原野生动物生存着,我们怕睡着了有狼来袭击,就将随身带的长短qiang都顶上了子dan,然后和手电筒一起放在枕头下防备着。夏天的晚上在沙梁上睡正是温暖合适,也没有蚊蝇跳蚤干扰,睡的很好。第二天早上起来把马子寻上,拉到附近的水海子(方言小水坑)饮了,搭备(方言,给马装备捆绑鞍韂等驮具)起来。还有大约四十多里路,我们翻过了这一段的大沙赶中午到了什拉召苏木,这次是很顺利的一次翻沙经历。
    有一次是冬天穿越大沙漠。那次我们四五个下乡干部都背着行李,在什拉召下乡结束了准备返回旗里。正好有一队骆驼队也要到旗里,我们和拉骆驼的说好后就一起上路了。这一次我们是骑着骆驼翻越库布齐大沙漠的。骆驼不愧是沙漠之舟,走起沙来就是带劲儿,它的蹄子大且软,不易踏进沙子里,走在沙路上和走硬路基本没什么区别。由于是冬天,天短(方言,白天时间短),等走出大沙已过了晌午了,赶黑前(天黑前)才走到了盐海子(地名)东北面的一处沙蒿(梁外常见的一种灌木)梁,附近也没人家,驮队决定就在这里安锅造饭、打燎盘(见前解释)过夜。我想大冬天在这样的荒野过夜往死冻呀,但拉骆驼的人说没事冻不着。吃完饭他们将骆驼按人数每两匹并排“哨”(象声词,让骆驼卧倒的口令)倒卧下,两匹之间刚好能容一人,将骆驼鞍子的一扇放在中间地下,再将我们随身带的行李铺上,躺下后再把大衣盖上就行了。依靠两边骆驼的体温,在这大冷天竟也觉得很暖和,那一晚睡的很舒服。第二天早上起来生火做饭,骆驼也放到草地吃草去了。我们吃完饭喝了茶,等到快晌午时才将骆驼从草地赶回来,搭备好了骑上继续赶路。晚上住在了沙拉格尔居民点。我们一路上骑在骆驼背上,手扳住骆驼背上的前驼峰,领略了杭盖地(蒙语,意为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树林的地方)严寒季节里那种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同时也体验了拉驼人的苦乐生活旅程。第三天晚上我们才回到了旗里,这是一趟值得怀念的特色旅程。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骆驼         摄于阿拉善   2013.10李素清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骆驼      摄于阿拉善   2013.10李素清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驼队       摄于阿拉善   2013.10李素清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杭锦旗穿沙公路(由锡尼镇至独贵塔拉乡,长115公里,1999年通车.)银师摄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杭锦旗穿沙公路       网络照片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我和坐骑大黑骡子    摄于杭锦旗约六十年代初

《塞上云烟》之梁外琐忆3阎秉智2016.02.23(再次从私密博文拷出重发的)
                      我和坐骑大黑骡子      摄于杭锦旗约六十年代初  

 注:文内照片除署名者外,有少量老照片是由作者拍摄,其余照片均为管理员拍摄。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