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2022-04-27 07:09:13)
标签:

阎秉智

杭盖地旧事

阎旺海渠

塔拉沟

杭锦旗

父亲九十诞辰记     银师于尤溪2022.04.17-26

        壬寅年三月十七(2022年4月17号)是父亲90周年诞辰。父亲健在时,大约从古稀之年始在东胜的家人们便在每年的这一天聚一下,吃一顿,以示纪念。到了髦耋之年,多数时候就去饭店聚了,既免除老人在家中的厨房劳作之累也示隆重吧。

由于年年给父亲做寿,做的次数多了家人们便把这一天看成了家庭节日。当然父亲的喜悦也是明显的,基本上是老人出钱出力操办,子女们大吃二喝一气,至于没几岁的重孙重外孙们更是敞开了吵闹玩耍一阵子,即便如此闹腾也是老人乐见的,老人们总是爱看人丁兴旺的场面。

因父亲的诞日恰与传统的清明节相近,所以在我退休后也尽量在这个时期从外地回去,既拜谒先人又能一聚相庆。深知这种机会只少没多,多点珍惜就会少点叹息。不由的想起了当年未曾给娘娘和母亲做过哪怕一次寿日,有当时的客观原因,但恐怕还是主观上没有意识到人生如此短暂,生命如此脆弱,孝道如此淡薄。幸而在八十年代初参加了爷爷在老家的八十大寿,而且特地不惜(代)价买了个当年还不多见的磁带收录机录下了一段爷爷的精彩语音,为持久保存,由磁带转录到光盘、U盘及各处住所的电脑上,还不放心又上传到我的3个邮箱,能留给后人,聊可慰藉吧。

父亲兄弟姊妹众多,但过继给爷爷这一脉却只有他一人,算是独子了。爷爷娘娘成家后就到杭锦旗塔拉沟另立了门户,靠着艰难创业解决了温饱,也有了送父亲去私塾和小学读书的能力。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穷乡僻壤,有这种远见的家长不多。当然,爷爷的远见卓识可不只尊师重教这一件事,对人生和大自然也有着深刻的认识,老人一生的事业至今都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在父亲的两部回忆录中有比较(完整)的记叙。

凭着父亲在启蒙时期念书识字的一点文化基础,在十七、八岁时便在政府的基层组织中工作了,时间正好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前,但那个时期参加工作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间节点的重要性,以致很多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在退休时由于档案和证明人的缺失没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但父亲对这件事很看淡,觉得能为党工作半个世纪已经是很幸运很享受的事情了,这也是父辈们那一代人普遍的世界观和名利观,这一点后人们恐怕要认真研究一番才能理解吧。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注;上图从左至右拍摄地为:杭锦旗锡尼镇、呼和浩特、呼和浩特。

父亲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兢兢业业清正廉明,在他从政的公安和工商系统有口皆碑,无论为政还是为人都品质高尚,以至于在退休后又被单位聘留在社团(东胜县个体协会)工作至近古稀,能有这种机会的干部并不多。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上图为父亲在东胜县工商局工作照   约1980年左右

父亲的孝道在家族中也是有目可睹的,凭一人之力拉扯出来一大家子谈何容易。早年娘娘有小疾,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便连爷爷带上一起去京城医疗,同时游览了那时候北京几乎所有的经典景点,回来时还赶上坐了一趟小飞机(安-2型飞机)。这件事在当时高原上那个人烟稀少的乡下可算是绝无仅有的大事件,两个老人在世时一直津津乐道,说是“主子”(旧时百姓称皇帝为主子)住的地方也去过了,飞机也坐了,算是一辈子了,满足之情溢于言表。当时父亲还给他们拍了好多照片,现在看看尽管照片上的老人表情拘谨,但对经历过清末、民国和解放后三朝的农民来说,毕竟是到了另一个传说的陌生世界了。爷爷娘娘的晚年在父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也是安乐祥和的,如今老人们静静地长眠在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坡梁上,而老人们六七十年前手植的柳树榆树依然有一部分在沟里梁上顽强地生长着,有自己培植出来的生命陪伴着,想来老人们应该是圆满的。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自爷爷娘娘始,家族中的两代人便像是两块高大的人生丰碑,眼前的后人恐怕很难逾越过去了。

常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祖祖辈辈,开枝散叶,但总要叶落归根。

现在父亲故去也有近四年了,也不必年年在此日做寿了,但古人以“九”为大,九十诞辰总要纪念的,就以此文为记吧。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上图为塔拉沟阎旺海渠北梁墓地
父亲九十诞辰记----------银师于尤溪2022.04.25
又:父亲因工作之故专门学习过摄影,一生拍照无数,却在身后选不出适合做遗像的标准照,只好在我的手机照中找出一张前几年的合照裁剪下头像权作遗像了,虽然像素很低但神情较佳(见上图中)。                                                  又: 本文中今日阅读有几处略有改动,以更为准确表达。原文之文字括号后保留,更改后文字黑体提示,以方便阅读者知晓修正过程。                                                                                                               银师2022.11.24注。

银师壬寅年三月十七至三月二十六于尤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