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中国人
(2014-01-11 16:44:08)
如果觉得标题过于奇怪,那先看两个奇怪故事。自然主角都是中国人。
福州打工的熊女士,将和丈夫辛苦一年挣来的6000元装在布袋里挂在身上。昨日高空擦玻璃时,布袋松开,钱从8楼飘落,遭路人哄抢,到昨晚只寻回300。“过年和娃明年读书,就指望这笔钱了”,她伤心地直哭。
洛阳市一位女子因火灾被毁容,被家人赶出来,带2岁女儿背井离乡,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但是她没有被生活压垮,自己在街头摆地摊坚强生存。母亲说“我现在很幸福,只要自己不生气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实在不晓得这主角是丢钱的熊女士、洛阳母亲还是令人错愕的捡钱者和不顾血脉亲情的家里人。
大概早已见怪不怪了,如此比这怪更震惊,更感到绝望。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奇人奇事是该坦然些,可奇特的人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的标签,那只能说这绝大多数是正常人,而诸如熊女士和落魄的母亲是少数,是奇特之人了。
以前我居小城,吃小菜,做“小人”。眼界有些狭隘,坐井观天。总觉得世人做人做事都该合乎于礼。如今见多识广了些,才理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奇并不是坏事,创新就是一种“奇”,但这“奇”自然不是什么褒义。
社会已进入冷漠文明时代。
中国人比之外国更强调整体,“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获得了更多自由和权利,于如今,身体从解放前的被压迫状态下自由起来的中国人,压抑千年的身体连同灵魂如同断线的风筝,随风飘摇,没有穷尽,没有方向的飞着。哲学上说没有绝对的自由,但中国人自律性太差,
一旦不受约束,立马成为散沙,人心不古。有理由去追求自己的合理权利和利益,但是我们不应该只是追求自身的利益,人生而就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要牺牲,也要奉献。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如果人人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自身的内心世界和全世界因这一点点爱而温暖。退一万步讲,我们未达到牺牲之境界,但至少不要占取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有一双手,那不仅是劳作的,还可以伸出来,帮助该帮助的人。中国人是伸了,晨练的大妈未曾考虑熬夜工作渴求休息的白领而伸出来跳着广场舞;高速公路的人伸出双手捡起瓜子拆开自己磕着而不是还给丢失者。甘肃兰州,路人伸出双手去捡橘子带回家以致警察鸣枪勒令才能放下。文章开头的厦门路人好似以为天上掉下钱来了,捡起离开而全然不在意哭泣的熊女士。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人之所以为最高级动物,因为我们有思想,有智慧,而不是自私,不是占便宜。
前几日,我们还尊崇沈阳一位大爷为中国好大爷,可转眼广东一位男子为了证明自己是扶人的好人而不是刮蹭者跳塘自杀。大爷又出名了,只是这次大爷不再是正能量的词了。至如今不扶摔跤的老人者不为奇,老人冤枉好心人不为怪。医生倒也不是救死扶伤,而是收钱再看病,无钱坐等病人气终人寰。记者也不是客观报道,而是利益驱动下的写手。官员也未能俯首甘为孺子牛,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这里面有诚信问题,可也逃不了道德的问题。
羊羔跪乳,人们忘记了亲情,问一问,赶走洛阳女子的家人们心得有多硬多狠,才能心安理得的过活。敬老爱幼,本是中华传统美德,可如今问一问那冤枉好人的老人,不扶老人的路人,问问捡钱,捡物品的路人,再问问那医生,记者,官员,问问中国人,是怎样想的,夜深人静会有一丝自责,愧疚吗?
千年中国,无奇不有。话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时候,有几多黄皮肤、顶着拖到腰际的辫子的清朝人为联军通风报信,架设梯子。到日军侵华更甚,太多人成为汉奸,成为皇协军。我们可以为如下的奇事而自豪:四大发明,修建长城。而不是诸如此种令人错愕,令人难以启齿之事而自豪骄傲。
鲁迅先生曾无数次呐喊,痛诉阿Q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痛诉压迫祥林嫂的三叔,吊着打孔乙己的老爷。其实都如他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所说,我知道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千年造就的劣根性正如古话所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留下鲁迅的彷徨。到如今,日子好了,我们不再受压迫了。劣根倒是不见消失,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社会不静,人心焦躁。任何好人好事,网络世界都有令人不忍卒看的恶俗语言,如何作秀,如何不真实。社会充满戾气,令人恐惧。年轻女子自甘做小三,不再用双手去奋斗自己的未来。幼儿园老师拿针去戳不听话的小孩子,月嫂拿安眠药喂哭闹的孩童。人心一变,从里到外都坏透了。
一个国家需要讨论老人该不该扶的时候,是奇事,也是何等的悲哀。人的祖先为了活命,自相残杀,注定人是自私的,千年礼仪本是教化人心的。可老人摔跤,老人找不到撞人者而无法有赔偿的医药费,或者想讹好心搀扶人一笔,而让好心没好报。正是此等事情频发,导致我们不敢去扶,才导致诸如十八个人见到小悦悦而不救,那样小是不懂现实残酷的,可她却因现实残酷而死去的,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遵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准则。独善其身不是不管不顾只为苟活,而是做好自己。当我们不扶老人,当我们捡那些辛苦钱不还,当我们捡瓜子和橘子不是归还失者而是自己品尝,那我们做好了自己吗?我们还应该记得孔夫子说,每日三省吾身。当老人反省自己的讹人,当不扶的人反省自己只是围观或者匆匆走过,当未曾雪中送炭而火上浇油时反省自己,那自省者会更多,那奇人奇事会少,社会会更好。
奇特之事自然有原因,但都不该是理由。我们无法立刻让每一人变得更好。悲观的木心说果子一坏,就烂了。
教化是教育的作用,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教育着重在授业,而缺乏传道,内心困惑,还为困惑。我们内心世界并未建立统一而明确的价值观,而对错因人而解。西方道德建立在基督教义上,每人虔诚,做错了会内心懊悔醒悟。人才,先为人,再谈才。家长老师自身就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就应荡涤内心,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如若未来更好,那么孩子要好。现在的奇人奇事如此表率,那浸淫其中的孩子如何学好?教育只是手段,人心思善才是教育所追求的。
人之反省,人之思善,因自古下来形成的道德规范了何为对,何为错,道德是最高要求,因为是最高,并不是每一人都能修身为圣人,并不是每一人都能完全按照道德为准则。道德只能约束,法律是强制约束人的。至于此种奇事,首先需要法律和制度去约束,惩罚坏人,奖励好人。但最终是要道德去约束的,攻心者为上。
现在社会有奇人奇事,但社会并不是毫无希望的。前者四川处罚了讹诈三位学生的一位老人,后者厦门当地踊跃捐助,熊女士获捐1.5万。这也是奇怪的,对比明显,人性迥异。是人心未坏透,还是社会本就是好人居多?如果没有捡钱者的自私,就没有捐钱的好心人出现。好人好事本该有,但不该如此状况下出现,寒心之后暖心,那心是原本温度了,还是温度提高了?
奇人奇事越少越好,好人好事本该是常态,这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心只是沾了灰尘,可能越结越厚,变黑了。但正义之风常吹,心还能温暖心。人该奉献,包容。如若做的不好,自该反思。
如此批评一些人,那些不扶老人的路人,也许在家里,细心赡养老人,呵护孩子。那些讹人的老人,也会心疼子女。批评不是批评个人,而是批评这些行为。社会问题过于复杂,只是再次呐喊。如此批评,是因为我生气了。是因为我希望未来会更好,社会更好。但这事急不得,如同洛阳那位母亲所说,我不生气,不生气就是幸福的。只是祈祷这不生气是社会美好,而不是看开看淡。
前一篇:顾城何故,谢烨怎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