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江报》2023年5月11日发表散文:一树樱桃带雨红

(2023-05-11 11:06:33)
标签:

副刊美文

分类: 心香一瓣
《松江报》2023年5月11日发表散文:一树樱桃带雨红

  一树樱桃带雨红

                               /刘世河

三年前,我一个很要好的战友在崂山北麓承包了一片樱桃园专门接待都市中喜好采摘休闲的游客。于是近水楼台,每年一入夏,我都会特意腾出几天的时间到他那里小住。除了叙叙战友情,品尝一下这素有“百果之先”美誉的鲜樱桃,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零距离的领略一把“一树樱桃带雨红”的美景。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目暮疏锺,双燕归栖画阁中。”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冯延巳的这首《采桑子》,遐想着那满树的樱桃居然带着雨水就慢慢变红了,又该是多么生动美妙的一幅画面啊!只可惜老家那地儿并没有樱桃树,因此这遐想也就只能一直遐想着。直到自己的好兄弟当了“园主”,我才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樱桃树,可是去了两回,却偏偏阴差阳错,不是几日无雨,就是刚刚过了樱桃果的变色期,甚是遗憾。

 今年特意去的早些。说来巧了,那天前脚刚迈进园子,后脚雨就下来了。淅淅沥沥的雨丝从中午一直飘到黄昏才停。次日一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顿时就惊呆了!昨日还尚是绿色的樱桃,只不过一夜之隔,居然已是满园一片红了。近看,那一串串红玛瑙似的果子上果然都包着一层晶莹剔透的雨水,一闪一闪的,真是妙不可言。难怪当年冯延已能填出那样生动的词来。

其实,翻开中华诗词的长卷,樱桃绝对是一张熟面孔,尤其在词里更受青睐。无论是南唐后主李煜“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的销魂;还是南宋进士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感叹;抑或郑板桥“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的洒脱;以及清代才子纳兰性德:“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的名句,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对樱桃的无尽爱恋。

其中我尤爱蒋捷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是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的词大都风格多变,唯这首小令却写的通俗谐畅。尤其最后三句更是精妙。先用“流光容易把人抛”一句指出时光流逝之快,接着又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巧妙地化抽象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让人读了禁不住感慨万千。

词人青睐,诗人也不含糊。白居易有“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尚不过瘾,便又写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之句;杜牧有“  新果真琼液,未应宴紫兰。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朱淑真有:“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对樱桃的赞美都毫不吝啬。

最调皮的当属唐代诗僧齐己的这首《乞樱桃》:“去年曾赋此花诗,几听南园烂熟时。嚼破红香堪换骨,摘残丹颗欲烧枝。流莺偷啄心应醉,行客潜窥眼亦痴。闻说张筵就珠树,任从攀折半离枝。”这一“醉”一“痴”道出了诗人对樱桃的迷恋之极。

如果说读诗吟词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那么品尝樱桃的美味自然就是味蕾上的享受了。真正享受吃樱桃的乐趣,还得是自己动手从树上摘着吃。一手拽住树枝,一手专挑那些晶莹剔透,红眉辣眼的摘,因为这样的樱桃已经熟透,皮薄如蝉翼,透亮如水晶,一入口,鲜嫩而诱人的果肉顷刻间便化作汁水四溢,香甜中掺揉着一点点酸,真不愧为“轻质触必碎,中藏半泓水”、“甘为舌上露,暖作腹中春”的美味佳果,难怪白居易曾发出“莹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的由衷感慨。

除了果美味甜,“樱桃”名称的来历也颇为风雅。《说文解字》中称:“黄莺鸟喜含食和啄食此果,因而名叫‘含桃’和‘莺桃’,后谐音为樱桃。”药圣李时珍则说:“其颗如璎珠,故谓之樱”。而且樱桃的含铁量位居百果之首,全身皆可入药,《本草纲目》中称“具有发汗、益气、祛风、透疹之功效”,亦可“滋润皮肤,令人好颜色、美态”,所以索性再给它冠以“美容果”之美称,亦当之无愧。------《松江报》2023年5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