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课堂如何有效设计评价任务

(2011-12-25 21:37:51)
标签:

杂谈

   首先十分感谢张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一堂课,本节《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张老师主要是通过“猜测判断——验证预测——设计方案——重新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设计新游戏规则”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

的公平性。综观张老师的整堂课,其中对于她是如何设计评价任务深有体会,在此也稍微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     设计明确的评价任务

  在设计评价任务时,首先很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任务的指导语,任务的指导语要用清晰、简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描述希望学生知道什么和做到什么,就像张老师的课一样,她在导入环节先出示了一个游戏规则:口袋里有2个白球和4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摸到白球算小红赢;摸到黄球算小明赢。一共摸10次。出示这个很明确很容易理解的游戏规则后请全体学生猜测一下谁赢的次数多?并说出理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张老师请学生实际的验证,继续出示明确的活动要求:1名学生摸球,并大声报出球的颜色;其余学生用合适的方法完成摸球记录表1;1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一共摸10次。这边老师的任务不仅明确而且照顾到了全班学生,避免了只让几位同学在讲台前操作,而多数学生只做“看客”的弊端。在设计公平的游戏环节中,张老师又出示了一个活动要求:1.  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小组活动验证。

2.  4人小组,组长合理分工:1 人摸球,1 人拿袋,1 人记录,1 人监督。

3.  一共摸20次,5分钟内完成。

4.    观察表格内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这样明确地设计评价任务,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在活动中要互相配合快速地完成任务,还了解到除了要留心自己小组的结果,还要观察别的小组的结果,整体地看这些结果发现了什么新的知识呢。当然还有下面的两个游戏规则和一个活动要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样明确的评价任务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要做什么和做到怎样的程度。

二.设计真实的评价任务

其次,设计评价任务时要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情境,所创造的情境越真实,评价的信度也就越高。通过前面的导入环节学生感受到了自己不愿意去参加不公平的游戏,这就激发了他们想要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的愿望,张老师顺势让学生分小组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将方案写在记录纸上,设计完之后请学生分小组验证一下自己设计的游戏方案,实际地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边全班共分成了10个小组,老师让每一小组将结果汇总于黑板上,结合全班学生的数据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已经把球的数量放得相等了,有几组是次数相等,有几组数据比较接近,而个别可能有有大差距?让学生明确:只要两种球的数量相等,每种球被摸到的可能性也就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但是现实的结果仍旧有输赢,输赢的可能性相等,而并不等于没有输赢。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现实中的运气与输赢。在辨别公平性的环节中用到的是扑克牌,我个人觉得这边设计地十分巧妙,虽然说刚刚讲到“所创造的情境越真实,评价的信度就越高”,但并不一定非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如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扑克牌,有可能使得小孩子们太兴奋而脱离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本末倒置,这一点也是出于为孩子考虑而设计的,所以这边教师没有提供实际的牌,但还是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将扑克牌的花色与点色标注的十分清晰,力求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能正确辨别在哪个方框中摸牌是公平的。学生在这样尽量真实的评价任务中有序的开展活动。

三.设计延续性的评价任务

最后,设计出的评价任务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定的发展性,前后是起承接作用的,也就是说要设计延续性的评价任务。这一点在张老师的整堂课中有很好的体现,如在第一环节中,是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第二环节是先设计再体验,第三环节是先辨别再修改,而每一个大环节之间也是起到过渡承接作用的,如通过第一个大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不公平性,从而激发设计公平游戏规则的愿望,因而有了第二个大环节;通过第二个大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游戏的公平性,有了这个意识之后要学以致用,学会判断现实中一些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否,总之每一个小环节是有延续性的,每一个大环节又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新知接受特点,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这样着实是为培养每一个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而考量设计的。

  这就是我关于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设计评价任务的一点体会,我觉得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设计、实施评价任务,那么展示出来的课定是坚守学生立场的课,也同样能使传统的评价课堂得到一点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