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惨世界》故事梗概(二)

(2017-10-13 13:15:32)
标签:

外国文学

文化

小说

随笔

阅读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战役

(一)从尼维尔来时所见

(二)乌古蒙

(三)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四)A

(五)战争的玄妙

(六)下午四点

(七)拿破仑心情愉快

(八)皇上向向导拉科斯特问了一个问题

(九)不测

(十)圣约翰高地

(十一)拿破仑的向导坏,比洛的向导好

(十二)羽林军

(十三)大祸

(十四)最后一个方阵

(十五)康布罗纳

(十六)将领的比重

(十七)我们应当承认滑铁卢好吗?

(十八)神权复炽

(十九)战场上的夜景

   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战况究竟如何也无从知晓了。网上随便一搜,大多关于滑铁卢的事情都是从这个篇幅中摘取的,甚至雨果关于这场战争的结论“一流的战争被二流的军官取得了胜利”。也致使在历史上作为在滑铁卢战争中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非但没有得到景仰和歌颂,反而被认为是“二流的将军”。而在雨果的叙述中,拿破仑主要败在了“天未时,地非利,人不和”上。因为天气下雨,路面泥泞的原因,拿破仑最强劲的炮队无法按期抵达,延误了最佳战机。由于那个“凹”字形地势,使得骑兵大批阵亡。而拿破仑请的向导,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无知,未向他指出那个地势中存在的“凹”形,致使判断失误。

雨果对拿破仑的偏爱是显露无疑的,在这部小说中,用这么大的篇幅介绍这场战役,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地复原了战场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为拿破仑的战败找了很好的借口。

评论家们对这篇战争的评价相当高,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对故事的情节更为在意,所以对这大篇幅的描述战争的情景,只记得大概的情节,细节之处,留待以后有兴趣了再好好研读吧!

不过之所以在这里详细地叙述滑铁卢战役,说明在整部小说的构架中,它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战场上的夜景,德纳第出现,他就是那种发战争财的人,跟随军队,在战争过后,趁机抢掠财务,军官身上的表、金币以及钱包等等,都是他抢掠的对象,也因此攒下一笔小钱,在孟费郿开了客栈,名曰“滑铁卢中士客栈”,德纳第自称是参加过滑铁卢战役,并且认识很多大将的人。

 

第二卷   战船“俄里翁号”

 

(一)二四六零一号变成了九四三零号

冉阿让又被捕了,关于滨海城市蒙特勒伊市长被捕一案,两则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新闻的态度和导向性。冉阿让的罪行本应被判处死刑,国王恩准减为终身苦役。被押往土伦监狱。他叫九四三零号。

而此时的蒙特勒伊的繁荣已随着马德兰先生消失了。

(二)也许是两句鬼诗

     孟费郿地区的一件怪事,由来已久的迷信。关于森林里有魔鬼藏着的宝藏的说法,但要想取得那宝藏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些地方应该是滑铁卢战场的遗址。

     有人曾说被释放的苦役犯冉阿让曾在孟费郿地区躲躲藏藏。

     蒲辣秃柳儿是一个坐过牢的苦役,政府贱价雇他当路工,人们经常看见他拿着十字镐往森林里去,镇上传言他应该会知道森林里宝藏的秘密。一个小学老师和德纳第将蒲辣秃柳儿灌醉,从他那得知,加之自己的推断,他们知道有一个蒲辣秃柳儿的“老相识”,曾经拿着一个小匣子去了森林深处。那小匣子里装得应该是钱。

(三)一定是事先做了准备,才会一锤敲断脚镣

     同在那一年,一八二三年。土伦的居民看到战舰“俄里翁号”回港,礼炮相迎,(花费巨大,而此时穷人却死于饥饿)。当时在土伦监狱的冉阿让被调去修理战船。在一个船员遇难时,没有人赶冒生命危险出手相救。冉阿让自告奋勇,一锤敲断自己的脚镣,救下了那位船员,而自己却跌入了大海中。第二天,土伦的报纸刊登,一名苦役犯救回一个海员,落入海里淹死,没能找到他的尸体。

 

第三卷 完成他对死者的诺言

 

(一)孟费郿的用水问题

     孟费郿由于地理位置,取水相当困难,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孟费郿德纳第所属的贵族阶级用水,通常花一文钱向一个以挑水为业的老汉换。但天黑以后,老汉就不工作了。

     在德纳第家充当佣人的珂赛特最害怕的就是天黑后没水用。

     德纳第夫妇的客栈接待了一批客人,德纳第和他们侃侃而谈,抓住一切机会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他们谈论西班牙战争和昂古莱姆公爵先生,经济和政治。而德纳第夫妇除了两个女儿外,又生了一个儿子,但德纳第妻子不喜欢男孩儿。

 

(二)两幅完整的人像

      对德纳第夫妇全面细致的描写,让读者看个清楚。

(三)人要喝酒,马要喝水

      客栈新来了四个旅客,旅客要求给自己的马儿喝水,可天已经黑了,也没有水了,小珂赛特面临着黑夜去取水的现实。

(四)娃娃上场

      小镇的一个玩具店里摆放着一个大的娃娃,那是孩子们的梦想,尽管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她,但珂赛特每次路过的时候,总会用余光偷偷看一下。

(五)孤苦伶仃的小女孩

     珂赛特去森林的泉边取水,一路被恐惧所环绕。

 

(六)这也许可以证明蒲辣秃柳儿的聪明

     一八二三年的巴黎,国王每日都会出行,街上一个老头儿对此并不知情,险些冲撞了国王的仪仗队,这个老头儿就是冉阿让。他坐上去拉尼的车,但只坐到谢尔便下车,摸黑往前行走,走向了去孟费郿的方向,在一片树林里,看到一个小身影,提着一个和她各自差不多高大的水桶,冉阿让于是帮她提了起来。

 

(七)珂赛特在黑暗中和那陌生人并排走

     在提水回来的路上,珂赛特遇见了帮助她的冉阿让。起初,冉阿让并不知道这个小女孩是珂赛特,在得知她的名字后,冉阿让和她交谈起来,初步知道她在德纳第家的待遇和境况,但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儿,虽然遭受苦难,但对世界仍然抱有幻想,所以在珂赛特的叙述中,只是平静天真地说着事实,读者读起来都觉得痛苦的遭遇,她说出来也好似平淡无奇。

冉阿让提出要住旅店,于是跟着珂赛特回客栈了。

(八)接待一个也许是有钱的穷人的麻烦

     珂赛特将冉阿让带回客栈,德纳第妻子起初以为冉阿让是个穷鬼,没好气地跟他说话,但在珂赛特因为要给德纳第的孩子织袜子而不能玩儿,冉阿让大气地放下了德纳第妻子所要求的高于珂赛特所织袜子价值相等的钱,让珂赛特尽情地玩耍。但珂赛特也只是蜷缩在一个小角落里玩自己唯一的玩具,她看到德纳第姐妹丢弃的娃娃,小心翼翼地将她拿过来玩儿,结果被德纳第训斥,甚至暴打。冉阿让出门将玩具店里那个价值二十发廊的娃娃买来送给了珂赛特。

(九)德纳第玩弄手法

      德纳第夫妇“精打细算”,竟然将冉阿让的房费从四十个苏涨到了二十三法郎,德纳第的妻子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开口,不过想到冉阿让昨天毫不眨眼为珂赛特买下价值二十法郎的娃娃,觉得对方是个有钱人,就狠狠地敲诈一笔。而就在冉阿让看账单并表示疑惑的时候,德纳第站出来表示不需要他付那么昂贵的房费,因为早在昨晚他就观察这个“客人”,发现他对珂赛特格外注意,他拿出了自己一千五百法郎的账单,说着自己一家人对珂赛特的照顾和喜欢,还要求查看冉阿让的证件等等。冉阿让二话没说,将三张银票放下,然后从包裹里拿出一身黑色的孝服给珂赛特换上。于是这个神秘的客人牵着珂赛特,珂赛特抱着她的洋娃娃,从小镇消失了。

 

(十)弄巧成拙

 

 

第四卷  无声的狗群黑夜搜索

 

(一)戈尔博老屋

    介绍冉阿让即将入住的戈尔博老屋位置以及周边环境。总体来说整个街区都是一片阴森的景象,直到奥尔良铁路的修建,这里才开始又了现代的气息,但这都是后话了。

(二)枭和秀眼鸟的窠

    冉阿让带珂赛特来到了戈尔博老屋暂时落脚。

(三)连苦成甘

    命运使然,冉阿让带珂赛特走出了苦难,走进了人生。珂赛特是冉阿让为善的动力和支撑,二人命运相互凭依,才得平衡。

(四)二房东的发现

    戈尔博老屋里的一个老奶奶,是这个的二房东,冉阿让再去孟费郿之前,曾在这里向她租了这间屋子,并预付了半年的租金,冉阿让告诉老奶奶自己是靠年息生活的。二房东便没有怀疑什么了。但她是一个小心眼,自私,爱占小便宜的人。在看到冉阿让时不时地对穷人大方的施舍的时候,她偷偷地关注冉阿让,并发现冉阿让从衣襟里拿出了一张一千法郎的支票来。

(五)一个五法郎银币丁零落地

冉阿让在一次施舍的时候,看到了对方那个落魄的乞丐老头的眼神,像是沙威。一下子愣住了,对方看到他也愣了一下,但第二天冉阿让又去确认的时候,发现还是原来那个乞丐。但小心翼翼的冉阿让还是发觉了自己的危险境地,带着珂赛特连夜逃走。

 

第五卷

(一)曲线战略

     冉阿让带珂赛特逃走,在苦役犯时期多次的逃跑经验,让他获得回字形路线的方法,不断跟后面的追捕者迂回。

(二)幸而奥斯特里茨桥上正在行车

     冉阿让在逃跑的途中遇到塞纳河畔上的奥斯特里茨桥,月光太过明亮,直接过桥,目标太大。正好这时有一辆货车行经这座桥,冉阿让趁着货车的影子过了桥。

(三)看看一七二七年的巴黎市区图

     冉阿让被沙威带领的追捕者逼到了死角。篇幅中详细介绍了巴黎市区当时的街道。

(四)寻找出路

    冉阿让靠自己的力气,找到了出路,但是还有珂赛特,他迫切需要一根绳子。

(五)有了煤气灯便不可能有这回事

     正在这时,冉阿让看到了街灯上有一根绳子,取到了绳子,成功带珂赛特逃出绝境。

(六)哑谜的开始

     冉阿让带珂赛特进入到一个荒院,一片荒凉,这时突然听到主的颂歌,他俩同时匍匐着跪下了。

(七)再谈哑谜

    冉阿让发现唱着颂歌的房子里居然有一句尸体。

(八)又来了一个哑谜

    荒园里突然来了一个带铃铛的人,加深了冉阿让的恐惧,而这时,疲惫不堪的小珂赛特早已睡过去了,冉阿让发现她手脚冰凉,呼吸微弱,担心她死去。于是决定冒险出去求救。必须让珂赛特睡在火炉旁。

(九)佩戴铃铛的人

    冉阿让意外发现这个佩戴铃铛的人,竟然是自己曾经救过的割风伯伯。他也认出了对面这个是“马德兰市长先生”,割风伯伯并不知道后来事情的发生,他对冉阿让充满了感激之情,并答应帮助冉阿让。这座荒园是一个女修道院,没有男人在这里,割风爷爷是唯一的男人,他把冉阿让和珂赛特留在了自己所住的一个偏僻的几乎没人能发现的角落里。

(十)沙威扑空的经过

     从头来看事情发生的经过,沙威作为逮捕冉阿让的主要功臣,在冉阿让被捕后,他也被调到了巴黎警署。后来他陆续得知冉阿让越狱,以及去了孟费郿,还有冉阿让已经死去的消息。也就相信了。但后来事情发生的巧合,让他对住在戈尔博老屋的那对祖孙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听说那女孩儿是从孟费郿来的。更加深了他的怀疑,于是在多次打探之后,他终于在一次月光下看清了就是冉阿让本人,这让沙威很受震撼,并决定再次将冉阿让缉捕归案,但他没有向上级禀报此事,一来他并不能十分肯定这个就是已经死去的冉阿让,二来,若真是冉阿让,这样的大案,报上去之后,恐怕轮不到他来办理,这样功劳也就没他的了。

 

第六卷  小比克斯街

(一)比克斯街六十二号

(二)马尔丹·维尔加支系

(三)严厉

(四)愉快

(五)虐浪

(六)小院

(七)黑暗中的几个人影

(八)人心后面是石头

(九)头兜下的一个世纪

(十)永敬会的起源

(十一)小比克斯的结局

 

第七卷  题外的话

(一)从抽象意义谈修院

(二)从史实谈修院

(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尊敬过去

(四)从本原的角度看修院

(五)祈祷

(六)祈祷是绝对的善行

(七)责人应有分寸

     第六卷和第七卷进行了当时法国教会的相关介绍。额,长篇小说之所以为长篇小说,就是通过这些展现的吧!尤其是这种世界名著,肯定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更多的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的还原。所以这种与故事情节看似无关的篇幅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对于第一次阅读的人来说,把它当做小说来读,这些旁支的介绍总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要略过。不过,第七卷关于修院的说法,还是值得深思的,尤其是谈到东方的寺院、西方的修院本质上来说和监狱并没有什么分别,以牺牲为代价,来偿还所谓的罪孽。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个纪录片《冈仁波及》,看到过关于这个的一个影评,说道那是一种愚昧无知,当时并不理解,只是纯粹从信仰的角度考虑,的确是一件让人敬重的事情。不去评价朝圣那种事情,以及西藏地区对宗教的崇拜。但至少看到这篇章节,让人多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第八卷  公墓接受人们给它的一切

(一)进入修院的门路

     割风在经过思想斗争之后,消除了对“马德兰市长”突然从天而降的困惑,决心帮助他。但这里是女修院,任何其他男子出入都是非法的,割风是这个修院里的唯一一个男人,也因为这个他佩戴铃铛,为了提醒修女们自己的存在。正当割风左右为难的时候,院里传达信息的钟声响起了,以为圣女嬷嬷去世了,再次响起的钟声表明了院长嬷嬷召唤割风。冉阿让只有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逃出去,因为第二天修院里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肯定会发现冉阿让和珂赛特的存在。

(二)割风面临的困难

      割风以自己年老体衰为由,请求院长同意雇佣自己的一个兄弟来和自己一起完成园丁的工作,并且兄弟带有一个孙女儿。院长嬷嬷起初并未回应割风的这一要求,而是把自己拜托割风的事情说出口。

(三)纯贞嬷嬷

    院长和参议嬷嬷们决定要遵从死去的圣女嬷嬷最后的愿望,将她葬在圣坛的下面,这在当时的警务条例是不允许的,法律规定了划给该修院一个公墓,所有死去的修女都葬在公墓里。为了掩人耳目,这件事情只能悄悄处理。于是院长和割风达成了协议,同意第二天割风把自己的兄弟带来看看。

(四)冉阿让竟好像读过奥斯丹

    割风回来跟冉阿让商量对策。珂赛特可以撞在背篓里由割风带出去先交给卖水果的老奶奶看护二十四小时即可,但“马德兰市长”怎么出去成了难题。“马德兰市长”给出了建议,利用修院葬圣女嬷嬷的空棺木将自己运出去,对于这个大胆的建议,割风心怀忐忑,不过被“马德兰市长”的镇静所感染,也决定放心大胆地干下去,一切全都计划妥当。

(五)靠醉酒来保证不死是不够的

     冉阿让出修院的过程全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最后一个环节,到了公墓以后,埋葬工人梅斯千爷爷不幸去世了,换了一个埋葬工人。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这令割风一阵惊慌,无论他怎么劝这个新的埋葬工人去喝一杯酒,他都不同意,一定要做完工作再去。

(六)在四块木板中间

     冉阿让夹在木板中间,感受到了自己来到了公墓,人群逐渐远去,想着割风把梅斯千灌醉,然后再回来,就能把自己给解救出去了,他全然没有料到外面发生的情况,只感觉到一铁锹土埋了进来,接下来又是一铁锹,直到第四铁锹土下来,甚至堵住了割风特意给他留的用来呼吸的洞口。困在棺材里许久的冉阿让渐渐失去了意识。

(七)“不要把卡片遗失了”这句成语的出处

     此时的割风伯伯在慌乱中突然看见了埋葬工人口袋里的卡片,那张卡片是用来出入公墓的大门的。(当时的巴黎公墓,政府规定,晚上必须关门,埋葬工人必须用自己的卡片才可获得进出的权利,尽管如此,但若是超出规定时间,仍然要受十五法郎罚金的处罚)。割风趁着埋葬工人挥舞铁锹的时候,把卡片偷走了。埋葬工人急于回家找卡片,暂时将埋葬现场交给割风,割风连忙救出冉阿让。冉阿让也渐渐苏醒过来。

(八)答问成功

    割风将冉阿让和珂赛特带到院长嬷嬷的面前,院长嬷嬷询问了关于割风的这位兄弟的一些情况,冉阿让自称叫“于尔迪母·割风”。珂赛特也通过了院长嬷嬷的审核,因为珂赛特看起来长得有点儿丑,这对于修女来说是重要的条件。

(九)潜隐

冉阿让带着珂赛特就这样在比克斯街62号的女修院里安顿了下来。珂赛特在院里的学校学习,冉阿让和割风一块儿工作。而割风伯伯因为对修院的特殊贡献,这一事件在教会里已传播开来,主教赞扬比克斯街的修院里有一位勇敢的园丁。但割风本人对此事并不知情。有了冉阿让的陪伴,他的生活变得更为轻松和快活了。

冉阿让在修院里待的时间久了,经过沉思遐想,渐渐感到这个修院和他曾经所处的苦役牢并没什么本质的不同。牢狱关押的是一群男人,这里关押的是一群女人。牢狱把猛虎围在里面,修院把羊群困在里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