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纽带》“汉学”
(2017-08-03 10:58:14)
标签:
教育文化汉学纪录片笔记 |
一、诞生:当西方遇见东方
一颗思想的原子弹
二、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康熙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来到北京,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是当时国家天文台(钦天监)业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用“马车”(蒸汽汽车的雏形)吸引了康熙皇帝的注意。该“马车”比史蒂夫孙发明的火车和卡尔本次发明的汽车时间都要早。当时欧洲经过不断的战争,急需从维持了三千多年和平统一的中国大陆上寻求“东方智慧”,他们发现了“思想上的新大陆”。
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寻求“哲学家国王”,东方的智慧让他们见识到孔子的哲人思想是可以统一帝国的,而康熙皇帝就是他们心中践行孔子思想的“哲人王”。相比17世纪欧洲刚刚摆脱愚昧时期,这时的中国早已是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比如同康熙皇帝同时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一年不洗一次澡。从当时的政体制度也可以看出,西方的贵族世袭制,而中国早已有平民百姓进入仕途的“科举制”。
德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著有《论法的精神》,他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抨击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而魁奈则赞扬中国的制度,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后被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引用为“看不见的手”进行经济调节。
法国的伏尔泰倡导“天赋人权”,与孔子思想不谋而合,他自称“孔门弟子”,是“法兰西思想之王”。1755年,伏尔泰根据马若瑟译《赵氏孤儿》改编的悲剧《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映,引起广泛反响。
三、抽刀断水水更流
1816年,英国在欧洲打败拿破仑,再次踏上东方。“中国的茶叶让英国富有”。
法国里昂是“欧洲的丝绸之都”。
雷慕莎的学生儒莲,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翻译大量中国古籍,汉学界的最高奖项“儒莲奖”。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法国维克多 雨果 批判这一流氓行径。
(美)卫三畏《中国总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四、抢回去的学问
19世纪50年代,由于战争,汉学家开始了从中东地区的“探险”之旅,大多数汉学家都是探险家。
五、双头鹰 凝视着东方和西方
六、尽天命 以成人事
七、中国学 别开生面
费正清(美)1907年—1991年9月14日),美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被誉为“美国的中国学之父”,与梁思成夫妇是好友,中文名字也是梁思成为其取的。
从东西方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宋代山水画重山水,而轻人物的刻画。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娜丽莎》,则着重强调任务,山水只是一个背景。
列文森 他最着名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心灵》(1953年)和《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卷本(1958、1964、1965年)。1969年,出海游玩遭遇不测。海外研究中国的奖项 “列文森奖”。
魏斐德,是世界上薪金最高的汉学家之一,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美国汉学界三杰。
孔力飞
史景迁
史华慈
八、文化的基因库
理雅各(英)
翟理思(英)翻译民间小说,稗官野史
卫礼贤
李约瑟和鲁桂珍,半个世纪的等待,1989年成婚。李约瑟来到中国,偶遇路边园丁在嫁接果树,引发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起名“四大发明”。
高罗佩,荷兰汉学家,《神探狄仁杰》来自其著作《狄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