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2018-10-18 12:44:57)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告
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 阳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业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作业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顺应新课标中原来的“双基”向现在的“四基”的转变,也为了更好的落实十大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简单的认为作业设计就是让学生做题目,这样的作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正确率也不高。另外,2017年9月,来到一实小,接手的五(1)班是一个学习基础较弱的班级,对数学作业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刷题”这样的层面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
2.通过研究让学生在新型的作业模式下,既充分掌握知识又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寻求、归纳出有效作业的基本形式,形成可利用性教学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高年级数学作业内容的研究。
2. 高年级数学作业形式的研究。
1.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中年级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及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使课题研究更适合学生。
(2)文献法:学习参考资料、网上相关研究文章,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3)观察法:观察教师平时在课堂中的作业设计及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态度。
(4)分类、比较研究法: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作业设计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
(5)个案研究法:通过多个典型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6)经验总结法:将经验总结法贯穿在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及时反思和总结不同教师的作业设计与操作方法,使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断凸现。
2.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目标,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收集整理资料。
(一)收集高年级数学作业,建立作业集。
准备一本笔记本,把高年级典型的数学作业记录下来,整理的同时分析并认真思考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作业好在哪里?(2)涉及到哪些知识点?(3)学生做下来的正确率如何?(4)学生的主要错误出在哪里并分析原因。5.如果进行二次设计,该怎样修改更适合学生。
(二)探索有效设计作业的策略。
1.精选数学作业的内容。
(1)对教材中出现的练习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课堂中加以练习,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
(2)把教材中值得改编的作业设计得更加开放,通过集体备课的平台组内教师讨论改编作业,并各自进行改编汇总,设计出更具代表性的作业。
(3)对计算类作业进行改编,探讨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计算题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采用数学日记、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
(1)对作业集上收集的作业进行分类分析,在课堂上通过实践进行再修改,探索出作业设计的基本形式。
(2)调查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师作业设计的看法及他们喜欢哪种形式的作业。
(三)建立作业设计题库,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借鉴。
(四)促进反思,形成经验。
用好作业集,反思作业设计情况,总结经验。
四、研究成效
1.通过研究总结,撰写的课题论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一文发表于2018.6的《学界》。
2.2018年5月执教海门市公开课《圆的周长》。
3.学生创编数学童话连载《小数点王子历险记》,于《小学生时代数学报》发表。
五、问题讨论与建议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面对五六年级的数学知识内容,在内容上创新,在形式上革新,如何更加高效的提高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
前一篇:作业案例:“综合性作业”
后一篇:作业变革,让喜欢与有效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