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抬腿跑教材解读

(2012-12-26 12:10:54)
标签:

杂谈

高抬腿跑教材解读

从现代训练理论看,高抬腿的主要作用是训练腿部力量,提高下肢下肌肉群的蹬撑能力,因此,练习中要注重交换频率和学生自主锻炼的指导,强化学生自主体验原地高抬腿时蹬腿直、摆腿高,两腿交换快的动作。通过身体素质练习,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加强学生肌肉多动的能力,健强学生的体格。高抬腿跑是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基础,是用于锻炼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本次课的练习,发挥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简单的说一下高抬腿跑的动作就是:身体保持正直,大腿努力太高,支撑腿充分蹬直。

  为了方便学生们记忆,还可以编制一首动作口诀:高抬腿,腿抬高,前后摆臂记得牢,快速交换提重心,上体稍倾莫后倒。

  高抬腿跑在小学阶段出现过六课次,大纲在水平一安排了一课次,是原地高抬腿跑教学的第一次出现。我认为水平一的原地高抬腿教学要求是:初步学会跑的摆臂、高抬腿跑的动作,发展跑的能力。

   三年级属于水平二,高抬腿跑有了新的要求,学会上下肢协调高抬腿跑的方法,做到高抬大腿、快速交换,总结下来就是“三提一快”——提踝、提臀、提腿,两腿交换频率要快。教学重点是动作正确、强调频率,教学难点是蹬摆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在学习高抬腿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上肢摆臂动作和下肢腿部动作不协调。

第二,   在高抬腿跑练习的过程中身体后仰,支撑腿过度弯曲。

第三,   练习过程中有跨大步的现象

第四,   对高抬腿跑的练习不大感兴趣。

结合以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几种现象,经过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在本次课中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加以纠正。

第一,   由慢到快的原地高抬腿跑结合正确的前后摆臂的练习方法,可以改变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的现象。

第二,   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由于儿童腿部、腰部力量不足,往往在高抬腿跑的过程中出现身体后仰,支撑不直的现象,运用一些常用的素质练习的方法,如:蛙跳,多级跳等。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第三,   在练习过程中运用拦截的方法。教师或同学之间可以用拦截的方法进行练习,练习时拦截者张开手臂控制练习同学的速度,慢慢后退,并可以纠正练习同学的错误动作。这种练习方法可以改变在教学中出现的跨大步的现象。

第四,   通过组织短距离高抬腿跑的小比赛,或原地短时间计时高抬腿、跑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加练习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步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