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唤醒激励温馨主角教育 |
分类: 教育园地 |
孩子就像春天里生出来的嫩芽儿,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欢笑,也给我们的人生四季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有了孩子的家才像一个家,才会有温馨的时光。
一位孕妈妈从怀上宝宝,便做起了母亲。都忙着为生一个漂亮而聪明的宝宝忙碌着,找来音乐,让肚中的胎儿胎教,有的人还放一些童话故事,让宝宝在腹中便开始接受教育。等到孩子出生之后,从婴幼儿时期,家庭的教育开始了“人之初”的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现在,家长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升学。有时老师也扮演着特殊家长的角色。
李老师的孩子在中考中失利,许多同事在议论,为什么李老师带的班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带出来成绩来。
从走访别的老师中了解到: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面前多了一个身份,身为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现实中教师却教育不好自己孩子,也许身为一个教师的原因吧。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会跟着自己教育走,其实恰恰相反。这是值得每一位作教师的家长好好思考的问题? 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对待孩子不要过分的苛责
身为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极容易受教师角色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不分场合地以教师的身份和口吻教训自己的孩子,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缺乏感情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败。
二、不要对孩子处处去干涉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只要对学习不利就加以干涉。其实孩子还有玩乐的情趣。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和天性,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三、不要让孩子追求家长心中的完美
家长们喜欢和别的孩子攀比,最强壮的理由就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技能”。家长按自己的爱好,急功近利培养孩子,过早地被强行输入过多的知识和思想,长大后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没有创新的能力,没有打破常规的勇气。
四、不要限制孩子的爱好
过度干涉、过度保护、过度教育的父母,如果家长再过分的要求,只看到孩子的失误,而对孩子的成功却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这种状态,陷入所谓“完美”之中不能自拔。
好的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中孩子是主角,孩子就像一株旺盛的有着自己生命的小树苗,有阳光的沐浴、有雨水的滋润,有适宜的土壤生根发芽,就能茁壮的成长。父母和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开导者、树立者、开发者。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和激励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不是灌满一桶水,不是装着一肚子的知识,而是点燃一个孩子的人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