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润色//古玉拾趣(二十八)

标签:
文化收藏 |
分类: 文萃 |
时光润色//古玉拾趣(二十八)
(续上)
事实上,当下国家虽然鼓励文物保护,但那是基于并且限于特定的、有据可查的保护,并不是无差别的保护;那样的保护不但需要爱国精神、文化情怀,它还是低偿甚至是无偿的。
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古玩收藏或者说民间文物收藏在政府管理层面上,根本就不是或者不算是一个行业;在法律规范里,民间涉及文物的收藏不但不是一个爱国行为,反而是被禁止的,至少它的定义是模糊不清的。
那么,政府以及管理层还有什么必要或者说理由为这个混乱的、失管的、充满责任甚至危机的行业制造一个“春天”?
冷眼看当下,直着脖子大喊“民藏春天”的,主要的是些以“春天”之名收割民藏、借“春天”之名趁机卖货甚至卖假货的人;相当一部分是手上藏不住急于变现、满怀希望听到别人喊就跟着喊的人;还有一部分是懵懵懂懂东西南北分不清一股脑儿喊热闹的人;极少部分的是充满家国情怀渴望真正的文化春天的人。
“民藏春天”,是民族情怀和利益伪命题的纠缠交集。
如果不只是单纯为了谋生谋利,多多少少还抱持保护、珍爱的情怀,那么,你要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
家国情怀未必都能得以报偿,历史责任也未必亟需担当。在还不至于饿肚子的情况下,手上有一件能够让你找回你的前世想象、安抚你的灵魂、给你带来快乐的物件,未必需要他人的认可和赞美,也未必就要再去估价换钱,那么你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春天”了。除此之外,还需要别人再额外给你什么“春天”?
(待续)







“一是斋主”:
诗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鉴定师、评估师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艺术品一级鉴定师
孙瀛洲古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文物网高级鉴定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