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润色//古玉拾趣(二十四)

标签:
文化收藏 |
分类: 文萃 |
时光润色//古玉拾趣(二十四)
(续上)
民藏有没有“春天”?
记得2015年上半年,在网络上结识的一些当时算比较胆肥的民间收藏爱好者开始在手机上互相加好友,拉开了民藏藏友之间“创群”的序幕,其后民藏“收藏群”迅猛发展,不到三个月,已被拉了五十几群,一个群多者500人,少则二、三百,每天面对2万多群友在各个群各种发图和发各种图,如轰炸机群,扔下一大堆弹药就跑,后面紧跟着又一队轰炸机。
那时,东西对不对,一堆人叽叽喳喳,也一堆人面红耳赤。别的不说,就热情而言,那是空前的高涨。
渐渐的,大家发现个个都是入的多、出的少,也渐渐的发现原来古玩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渐渐的,着急的人多了起来。
据说全国搞各种“收藏”的人有八千万之众。群里的2万多名藏友虽然不算什么,但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
八千万哪,一个人不用多,平均300件,每件原始价平均300块人民币,那就是2400000万件。720000000万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更何况还有许多超千件、超万件乃至超拾万件的。
哪怕砍掉三分之二,还是有着以亿万为计算单位的量。
市场的一步步下滑,不但没有遏止收藏热,反而把收藏的火焰煽得更高。
(待续)

























“一是斋主”:
诗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鉴定师、评估师
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艺术品一级鉴定师
孙瀛洲古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文物网高级鉴定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