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2022-03-11 14:49:17)
标签:

永华红木

杂谈

分类: 永华动态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世间万物皆可收藏,邮品信封看似轻微,却经历百年而不衰。它既可以深刻反映历史之变局,又可以传递日常生活之点滴。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话、电脑、互联网的年代,写信几乎是沟通两地的唯一方式。

广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近代以来给我们留下大批丰富的邮政信物。这为我们研究广州的近代通信奠定了基础。

2022年3月15日至4月15日,广州永华艺术馆与收藏家张益茂先生特别策划“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收藏·拍卖》杂志作为本次媒体支持,共同带您走进广州百年民间通信史。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展签

本次展览共展出藏品229余件(套),涵盖广州民国老信封、家书、影像、明信片、文献等展品,其中老信封均为实物展出,是国内迄今最大规模的以广州近代老信封为主题的展览。在3月15日开幕当天,还会展出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

本次展览共分为六大单元

第一单元是“省城篇”,以晚清民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广州城内老信封展品为基础,呈现这段时期广州省城的近代邮史轨迹。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第二单元“沙面篇”,以沙面这一广州重要商埠为研究轴线,通过沙面商人、机构、洋行等通信实物,呈现百余年来沙面的辉煌史迹。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第三单元“东山篇”,以广州近代知名的东山为线索,通过老信封呈现这片区域从民国崛起到繁荣的过程。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第四单元“康乐篇”,呈现广州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校园邮局——岭南大学康乐邮局的历史及这所教会大学的发展足迹。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第五单元“黄埔篇”,通过邮史实物呈现广州这片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及黄埔区的发展历程。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第六单元是“番禺篇”,以千古名县番禺的近代轨迹为研究线索,通过邮政通信的沿革,反映其不断变迁的县境和历史。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书信在人们心中有着无尽的回忆,导演张艺谋曾讲述:“过去我们讲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贴上邮票,盖上戳,不远万里寄到你的手里,这几乎是当时唯一的联络渠道。看看邮戳,这是什么时候寄出的,再赶紧打开看看亲人在跟你说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几个月去寄一封信,只为看寥寥的几个字……上面有你的生活,你人生的很多印记,还有你的亲人和朋友……邮票伴随人类进步的脚步走到今天,它会永远存在,因为它是我们的情感和生命的一种寄托。”

 

期待在本次展览与您共同品味近代的旧时岁月。

《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日期

3月15日——4月15日

展览时间

10:00-17:00

展览地点

永华艺术馆 二楼

交通指引

地铁(广州地铁4号线石碁站A出口对面)

自驾(广州番禺区石碁镇市莲路南浦村段3号)

本次展览免费入场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民国广州邮政日戳图谱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此次展览展品清单

 

END

编辑:雷丽丽

图片:张益茂

审核:刘星辰

 

展览预告丨纸藏岁月——广州百年信物陈列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