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填空、选择与判断)(答案)
(2012-01-05 19:20:28)
标签:
教育 |
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填空、选择与判断)
一、填空题
1、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
2、植物的茎分为两大类,像松树的茎是
3、动物和植物都是
4、蚂蚁的身体可分为 头
5、蜗牛是用
6、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
7、
8、不同的材料,他们在
9、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
10、我国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
11、材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造材料,另一类是
12、水是一种没有___颜色____,没有
13、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
14、拿水与空气比较,相对较轻的是
15、物体的形态有
16、我会用工具,可以用
17、比较物体的
18、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__眼___看、用___手__摸、用__耳___听、用__鼻子____闻,还可以借助__工具____来测量。
二、判断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看不见的东西,说明它就是不存在的。
( × )32、井水很干净,可以直接拿来饮用。
( √ )33、味精不是液体,食用油是液体。
( × )34、“米”是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
( √ )35、空气流动会产生风。
(
(
(×
(
(
(
(×
(×
(
(√
三、选择题
1、桑树、石榴树的茎是(A )。
A木质茎
2、下面( C )不属于水生植物。
A水葫芦
3、两片树叶它们的(A
A形状
4、拓印树皮图案正确的步骤是( C )。
A先白纸紧压在树干上,然后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再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B先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再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然后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
C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然后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
5、(
A、柳树
6、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是(
A、生长都需要空气
7、下列现象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C
A、树上有鸟窝
8、蚂蚁是用( A )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
9、植物、动物依赖以下( B )共同因素而生长。
A空气、土壤、水分
10、像蚂蚁一样,昆虫的胸部都长有(B )足。
A2只
11、鲫鱼是依靠(
A、鳞片
12、蚂蚁会分泌一种( C )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A、黏液
13、在自然界中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该(
A、安静的观察
14、下列物体中,硬度最大的是:(
A、木料
15、下列材料中适宜做窗框的是(
A
A、塑料
16、下列材料中,不含纤维的材料是(
A、纸
17、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
A、玻璃杯
18、能回收利用的是(
A
A、易拉罐
19、用塑料做水杯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 C
A、弹性
20、我们用铁做锤子,是因为铁的( B )好。
A、柔韧性
21、下列物体中,容易导热的是( C
A、木头
22、下面的材料中(
A、石块
23、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主要是利用了塑料的( B )特征。
A、弹性
24、下列物体中柔韧性比较好的是(C )。
A、木条
25、人们常用(A
A、
塑料
26、用金属做电线的导线,是因为金属的(
A、绝缘性好
27、接线板的各部分用不同材料制成,外壳用(B
A、导体,绝缘体
28、先把外形相同的木棒、铝棒、塑料棒竖放在同一个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热水,用手摸三种小棒的另一端。我认为,最先感受到热的是(
A、木棒
29、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 A )有关。
A、材料
30、在窗户上装玻璃,是因为玻璃的( B )好。
A、硬度
31、把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
A、木头
32、下列材料中,(
A、钢
33、观察一种不熟悉的液体时,我们首先能做的是( C ) 。
A、用鼻子闻
34、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 C )。
A、厘米
35、实验室里的( C )是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A、量筒
36、一易拉罐“王老吉”大约是( B )毫升。
A、235毫升
37、测量水的多少,实验室里用( C )。
A、直尺
38、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A、二氧化碳
39、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在流动时,(
B
A、流得一样快
40、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C
A、推不动
41、下列的(
A、玻璃、番茄浆、汽油、空气、
C、水晶、水蒸汽、、白云、冰雹
42、我们用过的废纸,应该尽可能(
A、焚烧
43、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A、二氧化碳
44、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
A、玻璃杯
45、和石头相比,水的主要特征是(
A、摸得到
46、影响液体流动快慢的因素是( C
A、颜色
47、生活中,(
A、吹泡泡
48、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 C
A、摸
49、很小的东西,用肉眼很难看清楚时,我们可以借用( B )来观察。
A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