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93、诸葛亮的三大失误(对隆中对的看法)

(2023-04-09 13:27:36)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故事
 毛主席曾指出:蜀国之误,始于《隆中对》。

 例如:
 诸葛亮把兵力三分于荊州、益州、汉中,使蜀国本就兵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出明显。
 在隆中对中,谈到北伐战略的构想时:
 分别从秦川、荊州两路大军北伐。
 兵分两路又进一步的分散了蜀汉的军事力量。
 这些都表明,隆中对,存在着战略构想上的不足欠缺。


 
 关羽在荊州的兵败,不能把责任完全的归结于关羽,更不能被《三国演义》的那个作者误导。

 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在小说中,特意为诸葛亮作了开脱责任的描写,因而后世的人,才有了关羽“大意失荊州”的说法。

 关羽攻打曹操的樊城不利后,又遭到东吴在后方偷袭,这些都与刘备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一开始就在战略构想上的不足有关。
 
 关羽攻打樊城的时代背景是:
 刘备诸葛亮考虑到刚刚夺取汉中,立足未稳,为了吸引曹操的注意力,迫使曹操分兵,减轻刘备集团在汉中的压力,让关羽主动的北上攻打曹操的襄阳樊城。

 然而,这只能算是符合刘备诸葛亮集团,单方面的利益需求而已。



 写历史的人要遵循:“看破而不的原则。
 品读历史,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荊州问题”上,自刘表之后,荊州处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的境地。
 尤其是曹操的一面,占据着最好的襄阳樊城一地。
 在“荊州问题”上,诸葛亮刘备在隆中对中,忽视了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他们在荊州问题上的迫切需求。


 关羽奉刘备诸葛亮的指令北上攻打襄阳樊城,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
 时间不对,方法不对,更不应该让关羽孤军北上,这是刘备诸葛亮的重大败笔。
 
 其结果是:
 关羽兵败被杀,蜀汉损失了一员重要的大将,同时也失去了荊州,失去了这一对蜀汉来说,有着重要战略意义的据地。



 在下文中,我想谈一谈我在这方面详细看法,本人才疏学浅,不足之处,望观者见谅!



附《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20)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84)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