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细长轴的安全
在车床上加工细长轴,最要小心的是细长轴的热涨冷缩变化。
这关系到车工的人身安全,是做车工的人必须要注意的。也就是别把工件给车飞了,崩出爪盘,从而发生伤人的事。
针对金属的热涨冷缩这个物理特性,在尾座上安装活顶针是车削细长轴最安全的方法。
活顶针的优点是用不着加润滑液,活顶针的尖头跟着工件一起转动,不会因为磨擦而产生高温,活顶针还可以自己调节金属的热涨冷缩的伸缩变化。
一般来说,使用活顶针,更安全。
但对于大重量的细长轴,活顶针的劣势就充分暴露,承载能力差,且易产生振动。
对于大重量的细长轴,为了达到符合加工精度的要求,必须使用死顶针。
死顶针是没有热涨冷缩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叫死顶针。
死顶针的优点是承重力大,吃得消大重量的工件,且死顶针的尖头采用合金材料做成,耐磨,能承受比较大的高温,不易变形。
但死顶针的缺点也很明显。
不能随着工件的转动而一起转动,因而摩擦系数大,容易产生高温。
如果在高温下不能及时降温,那么,合金材料的尖头就会从顶针上烧毁脱落,容易发生工件飞出去的伤人事故。
死顶针在使用时必须降温,顶针和工件的间隙一定要调控得当,车削时调节顶针,严禁快进快退。
使用牛油润滑死顶针,既有润滑又有降温的作用。
死顶针在使用时虽然有危险,但对于车工来说,却是不得不使用的方法。
使用死顶针车削工件,必要的安全事项必须注意,熟能生巧,一个有经验的车工会总结出一套方法。
金属的热涨冷缩,我们刚开始在车削工件时,死顶针不能顶的太松,也不能太紧,以感觉刚合上为好。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工件受热膨胀后预留间隙,不至于顶得太紧。
死顶针顶得太紧会产生高温,松了工件又会飞出去。
两种都很危险,前文说的那位车工差点砸到自己头上的事就是如此。
有经验的车工,在使用死顶针时会遵循死顶针的尖头和工件的针眼,以手感刚好合上为宜,并且随时观察车削时的变化,工件的冷热,在车削前都要先检查一下。
但我们在车削细长轴工件时,还要细心观察,没有见过工件飞出去的人不会有感觉。
工件在粗车时,可能会因切削力的过大而逐渐松动,所以大型的工件,要采用四爪卡盘,以加强预紧力。
四爪卡盘的优点是预紧力大。
但不如三爪卡盘能够自动定心,每次的较正时间,会影响加工的效率和速度。
所以,两种方法同时用,要视情况而定。
在死顶针和工件顶针眼间加牛油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可以预警。
如果出现牛油冒烟的现象,就说明工件受热金属膨涨,死顶针顶的太紧。
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危险,工件就有死顶针烧毁飞出去的危险。
对于死顶针在车削时的防范措施,需要车工的及时发现,因而车工必须要思想高度集中。
停车,然后再调节尾座套筒的方法虽然是最安全的方法。
但这样的结果,是车刀因为突然停车而崩刃,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先退刀,然后再停车。
但我一般不会采用上面的方法。
假如是在精车时,突然停车,会严重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
调控顶针的松紧,尾座的套筒不能用手直接去摇,直接去摇会因无法掌握间隙的大小而使顶针和工件分离,从而工件飞了出去。
那么怎么办呢?
我的方法是,取快垫刀板,对着尾座的套筒轻轻向后敲击,尾座的丝杠和螺母之间本就有间隙。
梯形螺纹是用于传动的,传动本就有间隙,我这是利用了梯形螺纹的间隙,调节顶针眼顶的太紧的方法。
敲一下,正好利用调节细长轴的金属热涨冷缩。
车细长轴,车工要学会保护自己。
操作台的站立位置很重要,尽量不要站在和工件平行的位置,一般来说,车床尾座后面的位置是最安全的。
在车刀走刀的时候,尽量站在这个位置。
但车工有一点却很无奈,所有的车工都被铁屑烫过。
有时我们在高速车削螺纹时即使被铁屑烫上了,可正拉着操作杆和进刀退刀手柄的双手却不能腾出手来,只能任由它烫,等一刀车削到头了,才能去解决。
预防铁屑,戴上护目镜,以防眼部受伤,是车工的操作规范法则。
加载中,请稍候......